大仙談GMAT備考四大“毒瘤”之四:答對率

GMAT考試各種常識、規定, 考試題型介紹, 報考流程, 掃盲, 入門, 闢謠

版主: shpassion, Traver0818

大仙談GMAT備考四大“毒瘤”之四:答對率

文章woshishuige » 2015-09-24 09:31

開宗明義,以上是所列四大“毒瘤”,並非本身有毒,這幾個概念自身都是非常正常的,之所以說它們是毒瘤,核心原因有二:
其一,廣大考生對其理解、運用偏差甚多,以至於干擾了正常備考
其二,對此類問題的關心,掩蓋了對真正有價值的問題的關注,造成了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喧賓奪主。
從教十餘年以降,一方面對大量考生總是反復地糾纏此類問題深惡痛絕,一方面痛感天下之大,竟無一文于學生啟航備考之際正本清源,餘雖力有不逮,為考生,乃勉力成一文,唯備考之眾人,若能有所點化,渡有緣人。
四大毒瘤之四:答對率
中國考生在遇到GMAT之前,很可能沒有遇到過以自我調整原理進行評分的其它考試,因此容易把筆試時代的一些思維帶入自我調整考試的備考中,其中一個很典型的愚蠢關注點就是:“答對多少個大概多少分啊?”。很不幸,GMAT裡面,沒有這些的線性關係。
首先,我們來看看官方提供的自我調整考試的邏輯介紹:
• A computer adaptive test (CAT) is a form of CBT that takes advantage of the computational power of the computer by having the computer score each response as it is made and then select subsequent questions based on those responses. Typically, harder questions follow correct answers, and easier questions follow incorrect responses. Thus, examinees see few questions that are extremely difficult or extremely easy for them and have more questions of appropriate difficulty
那麼,這個機理對我們的備考策略有什麼核心影響呢?大仙總結出幾個關鍵的點:

(1) 筆試中,學生會遇到不同難度的題目,而且不論啥水準的學生,遇到的難中易題目的比例是一定的,而自我調整考試裡面,考生遇到的嚴重低於或高於其真實水準的題目的數量比例很低。這將使得考生提高的關鍵在於找到自己能力的邊界,更直接地說,就是判斷自己的水準大概到了哪個程度就上不去了,然後把主要資源放在鞏固這個程度的題目,以及從這個程度的題目往上去進行突破上。
(2) 因為單個考生做對超過自己水準太多的題目並無意義,所以脫離考生起點談考分目標,是一種嚴重的誤導,因為這樣將使考生浪費資源去學習自己實力根本達不到的題目,同時考試中根本遇不到同等難度的題目。因此考生要判斷以自己的備考時間計算,大概最多能向上突破到什麼程度,超過了該程度的題目不再理會。形象地說,就是儘量做“跳一跳”就能系統掌握的題目。如果一個題目滿屏論壇討論都沒有所以然,或者某個題目老師給你反復講解你都不明白的,這個題目對你的分數提高就沒有意義。
(3) 討論自身練習的準確率並試圖以此預測考試分數,毫無意義。選取的題目難度不同,即使考生水準沒變化,準確率也會差別很大,最核心的問題是任何的筆試做題不具備自我調整機制,任何模考軟體受限於database的容量,即使安排了自我調整機制,也極難逼近GMAC的系統。所以,真不要和我說你平時做題準確率百分之幾了,這個資料毫無參考價值。
(4) 學會放下完美,因為考試的機制就是給你不斷提高難度直到你做不對為止,就像舉重比賽,任何人無法一直增加重量。你的任務不是做對所有題,而是向自我調整系統充分展示你的能力邊界。
(5) 官方對難度的設定一直保密,從命題過程看,很可能來自題目試驗階段的準確率排名,這些資料是考生無法知道的,作為專業老師,大仙大概地能判斷哪些題目考生做錯多,哪些基本沒人做錯,因此在我的授課裡面,我會非常強調每個考生找到自己水準的出口和入口,並確定自己資源投入的性價比。
(6) 忘記諸如做對多少個能得多少分的愚蠢問題。真的連大概也沒有嗎?對不起真的沒有。我們假定兩個極端情況:
A某個人從第一題一直錯到41題。那麼他的水準就一直被釘在最底層
B某人每做對一題,然後連錯三題。顯然他的水準也會一直被釘在最底層。
這兩人的原始分最後應該會非常接近,但是他們做對的題目數量卻會相差十題左右。
大仙的忠告:就像你去做一個房地產專案的開發,選對了地方,做好戶型設計和施工,找好代理商銷售,定好價格,賣得怎麼樣,就等市場判斷了,開賣之前,你的任何推測,都敵不過市場的判斷。作為考生,把注意力放在完善方法論,熟悉解題工具上,以一種好奇心,等著電腦來告訴你幾斤幾兩,不也是一種美麗的等待嗎?
woshishuige
新手會員
新手會員
 
文章: 14
註冊時間: 2015-02-02 19:36

回到 菜鳥學習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