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69年次,大學讀經濟系,退伍後到銀行工作,擔任理財專員。工作一段時間後,雖然這份工作沒什麼不好,可是也沒有好到讓我想留下來,或許就是缺乏別人所說的熱忱。於是我開始思考除了銀行的工作,我還能做些佘麼?我留意一些徵人求才的廣告,不是要碩士就是要精通英文,而我恰好缺乏這兩者,所以出國讀書就成為我兩者兼顧的好方法。就在3月底我離職,打算休息一陣子後全心準備英文的考試。最近遇到一些茫點,想請教版上的各位大大…
1.出國讀書對英文提升有限
在美國念書的朋友告訴我,英文程度在出國前就決定,求學過程每天都在啃書與討論CASE,如果自身的英文程度不佳,出去只是自討苦吃。要念專業,要學東西留在國內讀研究所就夠了,英文環境也可以自己創造。
2.TOEFL 和GMAT何者優先準備
我的英文從上大學後就丟掉一旁,算一下有6年沒碰。今年3月初在不知道考試規則的情況下參加TOEIC的考試,成績只有500初。很多人說TOEFL和GMAT比TOEIC更難,那我的英文恐怕是爛到極點。有人建議我先準備GMAT,考完後再衝TOEFL,這樣準備起來比較剛好;而我聽到留學展的代表要我先考TOEFL,知道程度後再來找學校會比較好?我5月開始準備,要怎麼做會比較好?
3.出國回來後要做什麼
因為我之前的背景是經濟系,出國進修很自然往商管類鑽,可是我又不確定自己要讀的方向,想說申請MBA的課程再針對自己有興趣的部份來主修,可是當別人問我唸完後要做什麼,我卻回答不出來。這一點就被家人痛批,他們認為應該要決定好未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再依照這個目標去完成階段性的任務,而不是把問題往後拋到將來。可是我真的說不上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或許是想要一個莫名的成就感,覺得當我學習到新的領域,接觸到不一樣的人事物後,也許我會有新的思考方向,找到我的熱忱。
4. 挑戰自己的個性而不去順從自己的個性
在家人的眼中,我一向給他們不與人爭的感覺。他們認為民間企業是很現實的,你一定要踩著別人的背才能往上爬,我在這種環境裡會很吃虧;反觀公家機關薪資穩定休假正常,你可以自己決定工作要做到什麼程度,相當適合我的個性。他們說只有順著自己的個性,生活才會平順,違背自己的個性縱使以不服輸努力打拚,到最後也會回到原點,那為什麼要繞一大圈的路呢?
我自己很不喜歡跌倒,可是如果我現在跌倒會馬上站起來。同樣的現在我如果不出國讀書,將來顧慮的會更多,到時應該也走不了,就像我現在沒經濟負擔的情況下敢辭職,以後就不知道有沒這種能力與勇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