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鳥──變革的典範
2006年09月26日10:53大 | 中 | 小
雷鳥大學加爾文管理學院(Thunderbird, the Garvi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本學期即將推出名為“領導變革”(Leading Change and Transformation)的MBA新課。該課程將重點探討對公司內部變革的管理﹐而最好的分析案例莫過於雷鳥本身。
面對MBA生源下降及財務緊張等問題﹐加爾文管理學院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內部改革。“雷鳥已經到達一個臨界點﹐急需尋找新的方向﹐”加爾文管理學院首位外籍院長安赫爾•卡佈雷拉(Angel Cabrera)如是說。卡佈雷拉來自歐洲知名的商學院西班牙皇家研究院(Instituto de Empresa)﹐受命啟動雷鳥的改革行動。
以前﹐雷鳥過於依賴全職MBA項目及海外留學生﹐911事件後﹐加爾文管理學院的生源(特別是來自其他國家的生源)一落千丈。隨著收入不斷減少﹐該學院最終陷入了虧損。
學院曾經討論過很多激進方案﹐包括與另外一所商學院合併或者將學院的校園出售。經過激烈討論﹐雷鳥最終選擇了獨立﹐並保留了在鳳凰城郊外的校園。不過他們訂立了新的“雷鳥2010”戰略﹐主張將校園週圍的空地出售﹐用這部分收入來改善學校設施、減輕債務、並加強對學生的資助。
雷鳥還將把商學院重組為三個部門──學位項目部門、公司培訓及研究中心──走出傳統的以全職MBA項目為主的單調模式﹐發展多元化運營﹐提供經理人培訓、網上MBA課程﹐並為亞洲企業提供定制MBA課程﹐為剛剛走出校園的學生提供新的碩士學位課程。
在雷鳥即將迎來60週年慶典之際﹐憑藉多元化運營和削減成本的舉措﹐雷鳥重新實現了盈虧平衡。
即便在最混亂的日子裡﹐加爾文管理學院也一直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哈里斯互動(Harris Interactive)的招聘方調查中名列前茅﹐今年更是登上了地區性商學院榜首﹐並在國際商學院中位居第五。將雷鳥同時列為地區性和國際性學校看上去有些矛盾﹐不過該學院的確吸引了來自美國西南部和海外的招聘人員。
整個校園充滿了多國文化。來自50多個國家的學生穿梭於雷鳥的課堂、酒吧及橄欖球隊中。在學校的文化晚會上﹐各國留學生在烹調、音樂、舞蹈和時裝等各個方面盡展才華。
教授們經常用“雷鳥奧秘”來形容這種充滿神秘色彩和異國風情的校園文化。教職員工部主任約翰•瑪希斯(John Mathis)說﹐“我們的學生都是永不停歇的探險家﹐在任何文化中都能遊刃有餘。”
1946年﹐在一塊二戰期間用來訓練飛行員的空軍基地上﹐雷鳥的前身美國外貿學院(American Institute for Foreign Trade)宣告成立。直至今天﹐在高大的棕櫚樹、仙人掌以及一座座低矮的教室和宿舍間﹐仍然可以見到一座飛行控制塔和兩座飛機修理庫。
建立雷鳥的軍官們很早就意識到﹐全球經濟正飛速發展﹐經理人急需掌握各國語言、文化和商業習慣。“貿易頻繁的邊界從來不需要士兵把守﹐”這句話成了雷鳥的座右銘。
雷鳥人也非常珍惜這一傳統﹐正因如此﹐學校向開發商出售土地的計劃引起了校友們的廣泛爭議。“一些校友向我們發電子郵件稱﹐我們正在破壞他們對雷鳥週圍廣闊空地的美好回憶﹐”卡佈雷拉說。“我說﹐'這些泥地沒有任何價值﹔我們需要資金給教師付工資﹐為學生提供獎學金。'”
在《華爾街日報》的調查中﹐憑藉其傳授全球化商業技巧的特點﹐雷鳥被招聘人員列為了全球頂級學校﹐他們給雷鳥畢業生的國際知識及經驗打出了極高的分數。不過﹐雷鳥的突出優勢正在面臨考驗﹐因為其他商學院也紛紛開辦了國際項目。
雷鳥的教授們經常喜歡這樣說﹐關注國際項目是雷鳥的DNA﹐搬到其他學校更像是用來美容的肉毒素(Botox)。不過他們也承認﹐競爭對手對他們構成了嚴重威脅。
“是我們開創了國際項目的先河﹐但是全球市場太有吸引力﹐其他學院也不會置若罔聞﹐”管理系助理教授卡倫•西爾(Caren Siehl)說。“令人欣慰的是﹐競爭讓我們不至於原地踏步。”雷鳥最近修改了MBA課程﹐強調全球企業家課程﹐提高外語熟練程度﹐並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赴海外實習的機會。
儘管MBA就業市場有所改善﹐雷鳥在《華爾街日報》的調查中名列前茅﹐但該校承認﹐其學生畢業後三個月內的就業率僅為50%。該校就業服務部主任基普•阿雷爾(Kip Harrell)說﹐這在一定程度上與雷鳥的多樣化生源有關。“他們當中有一部分人在認真考慮工作之前會穿上勃肯鞋、帶上格蘭諾拉麥片﹐去尼泊爾走一走﹐”他說。另外﹐部分外國學生在畢業後要回到本國才開始找工作。
很多招聘人員表示﹐他們喜歡具備企業家精神的學生。雷鳥就盛產“創業者﹐那種卷起袖子幹事、並不期待六位數月薪的人﹐”接受採訪的電子支付供應商Euronet Worldwide Inc.的埃里克•梅特米耶(Eric Mettemeyer)說。
雷鳥的學生來自美國和平隊、非政府組織、企業界等各個領域。一些招聘企業很喜歡多元化、全面發展的學生﹐而另外一些企業則希望學生有著更穩固的商業背景。雷鳥“其實可以不要那些花4年時間在歐洲的咖啡館裡學法語﹐現在卻想找一份真正工作的理論家﹐”梅特米耶說。事實上﹐雷鳥學生的工作背景在今年的調查中僅得到了最低評級。
陷入財務及招生困境後﹐雷鳥的管理人對他們的使命及“品牌定位”進行了徹底的反思。以往﹐雷鳥的宗旨是滿足跨國企業的高級管理需求﹐而現在他們的使命是﹐“專門培養能夠幫助全球社會保持繁榮穩定的國際經理人。”
這樣的宗旨承載著雷鳥更深厚的社會責任感。比如﹐雷鳥正在幫助阿富汗飽受戰爭折磨的婦女們創立小企業﹐這裡的MBA學生在畢業時都要簽署道德宣言。
該學院同時關注企業家技巧和企業公民意識的特點在一個團體調查結果中可見一斑。當被問及誰是最能體現雷鳥精神的人時﹐很多雷鳥人提到了企業家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也有一些人說是達賴喇嘛。“我把這叫做和尚和億萬富翁的故事﹐”卡佈雷拉說。“這顯示了雷鳥軟硬兼顧的特點。”
Ronald Als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