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遲到很久的分享文。我是2007年5月入學,2008年8月畢業的,在美國低調過了快三年,在即將回台之際,還是覺得應該要寫一下關於這個課程,雖然可能有些過期。過去有幾位同學曾經寄訊息給我問我關於這個課程的問題,因為我少上站而未能及時回答,真是抱歉。
PA的畢業學位是MBA,我常常笑稱它是假MBA(正規MBA Program在我們隔壁班),因為實質上它是個會計碩士。PA很特別的一點,在於它沒有選修空間,所有課程都由學校安排。也因為這樣的特殊性質,不同於一般選課彈性學生跑教室的美國學制,我們是類似台灣『教授跑教室』的型態。也就是說,整整十四個月,我們都是一樣的教室,一樣的一群人,甚至是一樣的座位。
這個課程其實主要是提供給沒有會計背景的同學,我們全班大約五十人,只有我一個大學主修會計,有商學院背景的大概只佔一半。正因如此,從初會到高會,所有會計相關課目塞在一年上完,超有效率。雖然我會計底子沒有打很好,可是好歹打滾了四年,自然是比其他學生佔了優勢,但我一點也沒有比較輕鬆。因為,PA硬是被冠了個MBA頭銜,除了會計本科,我們還要修一些企管的基礎課程,如行銷、基財、人力管理等等,短短十四個月,我們的畢業學分卻要將近七十個,每個學期課業都很重。
我們一個學期只有大約兩個半月,為了擠六門課,一個禮拜至少有三天是從早上八點半一路到下午五點半才下課,回到家也不敢鬆懈,因為總是有無止境的報告考試在追趕跑跳碰。前兩個學期為了衝GPA,熬夜唸書到半夜兩三點是家常便飯,隔天又得早起上課,精神壓力加上睡眠不足,導致我到美國三個月就瘦了十磅,一向嫌我肉的父母親透過視訊都捨不得到要我千萬別省要好好吃飯。(結果一畢業不到半年又通通肉回來,所以真的是PA的威力)
上一屆的學長姊,戲稱我們的課程是「事務所求職訓練班」。因為跟事務所關係良好,我們五月入學,六月就有校友見面會讓大家認識在各事務所上班的學長姊,七月各大事務所來舉辦徵才說明會,九月初遞履歷給秘書,十月開始面試爭取寒假實習,十一月公佈錄取名單,按照經驗,只要拿到事務所的實習OFFER,只要不要出大紕漏,視同拿到畢業後的FULL TIME OFFER。換句話說,進入此課程才半年,只要順利搶下實習機會,幾乎就等於你的會計之路一路順遂,偉哉PA萬歲!!最好是有這麼順利..... 以上,通通不適用於國際學生(尤其是景氣差的時候)。
我們這一屆很有趣,國際學生只有三個,除了我其他兩位都是中國人。我們成績都不錯,遞履歷時GPA都有3.6以上,也各自拿到兩個面試,可是公佈時卻是槓光光,明明GPA只有3.0的人都被四大錄取,連美國同學都要為我們抱不平了。當然我相信語言是個很重要部份,不過國際學生的身分是個很重要的問題。P和K所在說明會時就直接擺明不接受國際學生的申請,D和E所表面上說接受,後來事實證明也是一個都不收。統計起來,我們班沒有拿到實習的,大概只有六七個。不過也不能抹滅大家的希望,我上一屆有個台灣學長,就順利獲得E所合夥人的賞識到紐約上班。所以其實大概也只能怪自己能力不夠吧....(嘆)
要我來說,我會稱這個課程為「美國會計師資格符合學分班」。美國會計師各州的應考資格不同,不過我相信PA畢業後應該幾乎每一州都能符合資格。不過符合資格是一回事,準備考試又是另一回事,我畢業後準備CPA考試讀起來也是焦頭爛額,覺得在學校唸的東西沒啥用處,不如選套好的考試教材還比較實在。
這真是篇心得文,參雜了個人情緒請見諒。
我儘量客觀做個結論好了!
優點
1. 畢業證書上的學位是MBA (適合當時愛慕虛榮的我)
2. 課程只有十四個月 (適合用來趕人生進度)
3. 符合考會計師資格 (完全不用另外選修學分)
4. 離紐約近 (搭火車單趟只要20分鐘)
5. 跟同學建立革命感情 (畢竟一直跟同一群人一起)
缺點
1. 課程緊湊內容重量不重質 (別人暑假出去玩我要考試趕報告,加上學期過短,很多課都是囫圇吞棗沒學到什麼)
2. 課程沒有彈性 (所有課程都是必修,也沒有時間讓你去選修外系課程)
3. 沒有校園生活 (紐瓦克校園小週遭環境不佳)
4. 國際學生找工作要自救 (學校幫助不大,我下一屆雖然沒有台灣人,可是有八個中國女生,沒有一個是透過學校徵才找到工作的)
5. 學費貴 (雖然是州立大學,但外州生和國際學生學費真的很高,我平均一學期光是學費就要一萬六千美元不包宿舍費用)
我跟同學聊天的時候,常會抱怨說:「我絕對不會推薦別人來唸這個program。」不過老實說,如果要我再選擇一次,我可能還是會做同樣的決定。雖然申請這個program的人非常少,但還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也祝正在準備出國的同學都能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