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本人沒待過民調公司 , 所以以下說的都是側面瞭解, 因為有些同事是從民調業過來的, 加上也算是同業所以略有耳聞:
1. 案子型態不同:顧名思義,「民調」調查的是民意。議題多半跟社會大眾和公共議題相關,諸如「假如明天要投 票的話,你要投給誰?」、「多少人在18歲前有性行為」、「王馬之間你愛誰」、「妳滿不滿意教宗過去的所作 所為」之類的議題。這類的議題,有些是給媒體做新聞或話題用,有些則是給候選人和政黨作為選舉的指標。「 市調」調查的是市場和消費者,議題都與品牌或產品相關,例如:「可口可樂能不能出紅茶口味?」、「潘婷如 果一罐賣一千元會不會倒」、「大潤發做聯名卡能不能提高買氣」,回答的是能與行銷策略緊緊結合的問題,而 聽妳報告的人多半是可口可樂、潘婷、或是大潤發的行銷/品牌經理。
2.公司規模不同:「民調」多半是local的小公司,成員很少,研究員一人就要扛起督導、跑數據資料統計、資?々尷R的所有工作。公司資源少,也不太會有特別的model或training, 客戶多半是媒體或是公家機關或是政黨。「市調」有幾家是multinational的公司,資源多,客戶也有不少是跨?磡坁漸禶~,處理的議題也很複雜,另外,每家市調公司或多或少會有自己的solution,雖然我們並不認為那些s olution有什麼了不起,不過分析起來還滿唬人的。「市調」業比較多機會接到國外的案子,不過,當然也要看?A要待在多大的公司了。
不過,凡是都有例外,並不是「民調」公司就不會接到市調的案子,只是比例的問題。在我們公司,可能久久才 有一次類似民調的案子,而且報價都不會成功,因為民調的案子預算超低,我本人當初就幫某總統候選人做過候 選人形像分析,可是那也是個例外,因為那是質化的案子,如果量化的民調案子都會集中在小公司。喔∼ 另外,有些國外的機構偷偷想瞭解台灣的政治生態。也會委託我們做民調案子。反之,民調公司也有可能接到跟 產品和品牌有關的案子,不過可能多半是台灣的小公司,或是只委託到資料處理,不需要分析報告的公司,在這 種公司的研究員很全能,什麼都會,不過相對的視野比較小,案子流動量也不大。也不太有機會看到國外的市場 。
哩哩拉拉講了那麼多,真是不好意思。難得有人對我的專業有興趣,就多話了一點。我個人是覺得,要往產品或 品牌行銷走,不適合去做民調,畢竟做產品和品牌的研究和一般的公共議題研究比起來,複雜的多了,(我說的?O一般的喔...學術性的研究另當別論)。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