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NG \$m[1]:2005 年六月一號的Po 文:
>>目前進度: 已完成受訪人名單約30人左右;
已分配現有採訪團成員採訪對象並陸續採訪中;
預計6月底7月初完成初稿並修正細節; 預計7月底前完成潤稿;
預計7月底8月初彙整總檔並上傳.
進度嚴重落後
2005年十月十號的 Po文:
>>We should be able to release it in these two weeks.
Thanks for the kind understanding.
已經要兩個星期了依然不見蹤影
同意,從受訪者邀約,採訪者完稿,到受訪者確認內容並回覆,都是導致進度拖累的原因
同時為了避免訪問者疏忽導致受訪者未審稿的狀況,於受訪稿彙整後重新進行了此一動作,也使進度延宕
不巧的是由於這兩週恰逢海外同學期中考,以致無法依排定進度完成受訪者最後審稿,而不可諱言的是,
這一個月來負責總彙總的成員也因自身工作的關係,一周七天全周無休,也多少造成進度的延遲
2005年十月十號的Po 文:
>>We try to allocate the best of our resources finishing this task asap. Meanwhile, as you know that people devoting their efforts to this website use their own leisure time for this, many of them applying to schools too.
可能是言者無意聽者有心,難道有些成員不是”正在”申請學校嗎?那我當然會心理不爽阿,也許我們分享者的經驗談是沒起什麼作用啦,可是對那些要準備考試的人,正懵懵懂懂自己辦的人,多知道一分資訊總是好的吧?這種情況下我當然會心理亂猜是要有competitive advantage 嗎?
或許是沒說清楚造成的誤會,在此我必須先說聲抱歉,也趁這個機會把話說清楚
首先,目前在台灣負責訪談進度掌控的各成員都算咖啡店老成員了
而這些成員跟受訪對象們在之前舉辦的聚會都已見過面,也私交甚深,有些成員也已都有過申請的經驗,自然對申請各方面也都很清楚
所以坦白的說,各成員是沒這念頭,也不需要用這些討論搞來試著讓自己獲得些許競爭性優勢的
另外,負責彙總的這位朋友為了訪談錄,在其他人八月底交稿後,把各份採訪稿彙整成統一格式,希望努力確保訪談錄出版後對已在學的各位申請者 不會造成任何傷害,導致他本身的申請必須延後到第二輪來進行,所以不只對等待的各位,對這位朋友我也感到深深的歉意
正是由於CD訪談錄的啟發,在體認到對岸的無私與分享之餘,我們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做為臺灣第一次分享經驗談的管道,
我們也了解對於第一次的申請者來說會有多大的助益,也才發起了這一次的訪談錄活動,但同時也希望不要因為我們對原訂進度的拖延而否定訪談錄本身的價值
>>採訪人中的大部分同樣也都是現在已經開學的一年級, 在繁亂的出國準備中, 沉重的課業下完成採訪及撰搞.
確實很辛苦,不過時間點有點怪吧?大多數採訪人七月就交稿了,開學也是九月的事,這件事有難到要整整四個月還做不出來? 如果根據十月十號的po 文所有稿件都完成,到底是什麼原因無法把文章發表出來?????
這邊版上大家都是工作過的人,讀的也是MBA,就打開天窗說亮話
1. 時間點完全沒抓好,在公司的話這種project早就被老闆掃地出門
2. 基本上文書編排等都是小事,有點程度30份排版一個周末做不完?那進MBA program後可能作業也都交不出來
3. 最主要的難點是聯繫,所以當然有遲有晚,有沒有給組員deadline? Deadline有沒有抓?有沒有follow up?好吧最算30個受訪者一半機車遲交一個兩個月,那另一半受訪者的訪談何故不能先發表? 又如果該受訪者整整四個月都約不到會談交不了稿,是不是該放棄?
就像您說的,由於採訪者與受訪對象的時間確定不一,實際上交稿時間大多發生在八月中後,並不是像您所了解的大多數稿件在七月便交稿
而十月十號波文的確屬實,所有訪談稿我們皆已完成審查,但是如前所說,為了避免先前各訪問者有遺漏,並確保每位受訪者都有審過稿並同意訪談錄推行,我們陸續以電子郵件方式請各受訪者簽署同意書,我想這就是現今仍未能發表的原因
關於您以上所提幾點,我個人完全同意,也感謝您給我們的指教
文書編排當然是小事中的小事,而您第三點中的疑慮,我們當然也都有做到,但是當deadline到了,訪問動作尚未完成,稿子沒寫出來,我們總不能也像在工作中一樣把訪問者炒掉再另請高明,畢竟訪問的各位都是義務幫忙,也只有請各位加把勁,儘快完成訪問稿,而我們也的確如您所說有因為受訪者太過忙碌而放棄其討論稿的情形發生
這份訪談錄,不單為了今年的申請者所做,也為了日後所有的申請者而進行,因為如此,我們本盼所有訪談錄一次發出,
到修正成現今分批發出的形式,為的是希望能盡量滿足到所有版眾的需求,但倘若因為讓今年第一輪的申請者能夠有所參考,
而讓已在學的各位朋友有遭受到傷害的可能,我們也是絕對不願意的
老實說整件事就一個感想,一點都不professional. 也不proactive如果真的做不出來或時間上有壓力,為什麼不在版上要求協助? 我要求一個建設性的回應,得到的
是官腔? 什麼抱歉體諒的….那就詳細解釋建設性回應的要求好了,就像任何一個project 一樣:
1. 目前進度(共有幾份完稿,共有幾份差排版 ,是哪幾校的分享etc)
2. 進度表,預計什麼時候可以完成到什麼進度,預計總完成日
3. 如果有的話:困難處,需要的額外協助
我知道這種po文不討好,也會得罪人,不過實話總是要有人說,當然也是愛之深,責之切,若有得罪之處請見諒
誠如國民黨馬先生所言,大家不應該比爛,我們應該虛心檢討並且改進
大家可以批評我們效率不彰,做事不專業,未來也或許無法在忙碌的MBA生活中生存,這都沒關係,我們在這部份的確處理的不好,也辜 負了大家的期盼
但如果有人要扭曲誤解所有協助這份訪談錄朋友的「動機」,我個人就覺得非常遺憾,我們當初善意的出發點,演變成今天所招致的懷疑
但最讓我感到慚愧的是第一個回應的不是身在本島的成員,而是已在國外奮鬥的夥伴
我必須說聲抱歉該夥伴的回應讓您覺得是打官腔而讓您誤解我們沒有解決事情的誠意
謝謝您提出在板上尋求支援的方法,我們知道可以板上求援,但等待回覆這事是求援也沒法子的,您說是嗎?
最後針對訪談錄進度再一次的說明
目前進度: 採訪稿已經過校稿,陸續寄送給各受訪者簽署同意聲明並等待回覆
進度表:第一批預計各在校生結束期中考後約十一月初,其餘各批配合各受訪者回信狀況做調整,順利情況可分三批共三週發送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