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MBA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我也被錄取為MBA學生。一年後的今天,又有許多和我一樣的人在做著新的MBA夢,被錄取的激動異常,被waitlist了的感到還有最後一絲希望,被徹底拒絕了的可能會發出感歎:我的人生到了窮途末路了。人世間有許多圍城,大概這MBA也算是其中一個。在讀的MBA大概都會說:其實這MBA也就這樣;還沒進來的會想:MBA畢業後就發達了。
最近正值MBA申請的R2放榜高峰,我有的朋友高高興興拿到OFFER,有的被WL,有的只好明年再來。偶爾去CD上看一眼,大夥的申請熱情還是不減當年。尤其是那些被所謂TOP10錄取了的,或許以為自己進了保險箱,拿到開啟未來的金鑰匙了。誠然,在申請的階段,這些激情是保證邁越申請的艱難之路的動力,但是這之後就要慢慢回歸現實了。不妨問自己幾個問題:MBA之後到底想做些什麼?MBA能幫助你實現這些目標嗎?自己所夢想的和現實有多大的距離呢?MBA真的能架起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那座橋樑嗎?仁者見仁,只有自己經歷過才有最深的感受。
在經歷過去年入學以來的所謂亢奮期之後,多數MBA們對商學院的教育有了更客觀的認識,尤其是找工作,讓各位MBA可謂是磨掉了不少鋒芒和棱角。也好,也不好。但是,讓高高在上的各位重新回到現實,再次認識自己卻是這幾個月以來的經歷的最大收穫。有的時候,你必須降低期望值。就象我們MBA招生辦主任發的感慨一樣:在申請的時候大家都花言巧語,不厭其煩地強調自己是多麼地優秀,又是如何地能為學校做貢獻,可是到了學校,現在該你為學校做貢獻的時候卻不見了人影。事實就是這樣的,有個“距離”總是存在。
不少人還在是選擇TOP5, TOP10還是TOP20間掙扎。一句話:TOP5也保證不了你的未來。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一旦你進入了商學院,TOP5,TOP10還是TOP20的意義就不是那麼大了。或者更確切地說,TOP X在你畢業之前還有點用,在你找工作的時候小有作用,畢業之後就沒有人看你是哪里來的神仙了。各位難道經常問周圍的人:你是哪里畢業的嗎?只有剛畢業的書生才會如此吧。
我自己以及我周圍的人和事表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你努力了,不能保證你就一定會成功。但是,你還是必須努力才行。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就此倒下而一蹶不振,我們必須有面對一切現實的勇氣,而且我們還得更好地活著。還有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時間是最好的沖涮劑。由此想來,MBA們之所以成為MBA,大概就需要具有這樣勇往直前的精神。你,我,他/她,在經歷一切之後都能瀟灑地拍拍衣服上的灰塵繼續前進。
*********************************************
其實就算是IB 或是consulting
好學校也只是多開幾道門
最後沒人會在乎
像陳聖德 或 郭明鑑 都不是所謂的top 20
(好像是美國紐約柏魯克學院MBA)
在IBD或企金他們還是一樣厲害
good luck to all......
希望大家都繼續往自己的夢想前進
不論是堅持唸top20或是找最fit in program 的人
相信自己做的決定
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