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jection: UT-Austin(二月中資料都送完後,到現在都沒消沒息,應該就是沒有了 XDDD), BU, UCI
Pending: UMD Smith, UM Carlson, NY-Rochester Simon
因為自己太會拖,申請的良機都被拖掉了

今天凌晨接到Tim的信,告訴我已經從waitlist被扶正時,真是超感動

然後列幾個我覺得申請比較重要的點,最後則是申請的流水帳,讓大家看我多會拖

引以為鑑,不要犯同樣的錯。

背景:
Undergrad:貓大('98、'99@土語系、'00-'03@英文系)
GPA:3.69
GMAT:700 (2009/6, V39/Q47/AWA5;在2007年還考過兩次GRE)
TOEFL(iBT):111 (2009/12;在"TOEFL 考試心得經驗談"板有分享)
W/E:1y7m 義務役、3y9m sales@local軟體公司(2005-2009)
個人建議的重點:
(1) 越早開始越好(即使被waitlist,也還有補救機會,上的機率會比較大)。
(2) 除非很想要獎學金,不然GMAT跟托福達到門檻即可,重點應放在寫essay跟準備interview。
(3) 學校的fit比排名更重要,所以請踴躍參加各校暑假辦的info session,並且積極e-mail給學校(很多學校
有Ambassador能回答問題)、取得program的資料,思考如何把自己的方向與學校的課程結合,讓學校知道
你是真的了解他們,對他們有高度興趣。
(4) 不論考試、寫essay或準備interview,組讀書會互相幫忙真的很重要,可以消除自己的盲點,也能收集到
更多的資料,還可以互相激勵,讓自己做更好的準備,能上更好的學校。
(5) 學校都很在意career gap(自己面試時的感覺),所以請儘量邊工作邊準備(這樣也可以給自己更大的彈性,
不用強迫自己一定非要今年出去不可,因而隨便選校)。若感覺要兼顧有困難,也請把時間限縮在3個月
以內,並儘量確保面試時是有工作的。
(6) 即使覺得自己背景不夠強,也還是應該把Top School放在申請目標裡,因為申請的過程,也是了解自己的
過程,透過寫essay跟interview,能更明確地定義未來的目標(若還因此申請上了,那就是最好的狀況了)。
(7) 若還要工作1、2年才出去的朋友,請先看看各校的essay questions,然後在自己工作中積極地擔下領導職
的任務,增加leadership、team work、cross-culture interaction的故事。
(8) 推薦人一般都是工作上的主管或合作伙伴,比較忙,因此找他們寫推薦信的時候,請把時間儘量提前,
並且能先提供越多資訊越好(自己以前工作的重要事蹟、未來方向、推薦函上問題的大致答題方向或範例),
以減少他們寫推薦信的負擔,加快速度。
(9) 多在傷咖爬文跟發問,除了有傷咖朋友能回文跟你互動,解答問題,也能做為一個資料庫,讓未來的申請者
在有類似問題時,能做個參考。
申請流水帳:
從剛開始工作,就一直把出國當一個目標,但由於大學並非唸商科,一開始也沒有把目標設定在這個方向,因此
2007年還考了兩次的GRE,然後才開始看能夠唸什麼,結果發現沒有什麼有興趣的科目。

2008年中,開始有了唸MBA的想法,但剛好是工作最忙的時候,所以也沒有先收集學校的資訊,一直到2009年初,
才毅然決然地離開做了3年多的工作,開始準備GMAT。相對於大部分想申請的朋友,我的考G之路算相當幸運,
從4月準備到6月,第一次考(碰到換題後第三天,幾乎是裸奔 Orz)就剛好700分,想說應該夠用,然後就開始鬆懈了~

考完GMAT之後,陸續有在看學校跟申請相關的書籍,而因為當初想說是離職在申請學校,所以想自己來,都沒有
找代辦,才發現茫茫校海,除了看一下U.S.News的排名,實在沒什麼方向,結果就開始沈迷於FB的小遊戲...。
這樣一直到了11月多,已經錯過很多學校early decision及R1的申請之後,才發現不行,要趕快加緊趕工了。

這時,剛好看到Mike發佈台北傷咖小聚的訊息,所以就前往參加,而且很幸運地一開始就跟wayshawn坐到同一桌,
聽他分享了很多以前沒注意過的事情,感覺真是賺到了

一些活動場合都還有再碰到,能夠互相交流訊息、彼此鼓勵,也是後面能夠愈來愈順利的很重要原因。
小聚時,因為Mike的提醒,12月及1月除了在想essay怎麼寫之外,還儘量參加了各校辦的info session,聽聽校友
以及在校生們的分享,我覺得對於了解每個學校學生的特質、學校特性是不是適合自己,真的有很大的幫助,加上學校
都很在意申請者是不是對學校夠了解、對於進這間學校很有熱忱,因此像這樣與校友及在校生們的互動,可以增加在寫
essay以及interview時的話題,因此強力建議大家一定要多多參加相關的活動。
從12月到1月底,我的重心都放在寫essay上,但以往沒有想過要多擔任一些領導者的角色,課外活動也乏善可陳,因此
寫得非常痛苦。一直到偶然看到了 MBA Admissions Strategy 這本書,才發現我寫essay的方式是錯的,沒有整體性地
先去了解我自己的特質,再想辦法在essay裡推銷自己,因此事倍功半。雖然看到這本書已經相當晚了,但我還是儘量依
它的方式去修改essay,並搭配參考"115份真實的ESSAY下載"這份資料,讓essay能愈來愈有一個架構出來。
不過,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很瞎的事,就是我原本一直想著要找教授幫我寫推薦信,但這時發現應該是要請工作上的老闆
或合作伙伴寫,因此一直到12月底才回公司去找主管幫忙

公司去年跟今年在做流程改造,因此年底到年初剛好是最瘋狂忙碌的時候,能抽出來的時間有限,加上一般工作上用文,
都是在講專業的東西,忽然要用英文描述一個人的特質,反而不知該如何下手。
我所有的學校都是申請1月中~2月初到期的第二輪(即使有幾間是rolling,我都還是拖到最後一天才交 Orz),但因為推薦信
一直拖著,到2月中~3月初才都送出去(BU也因為推薦信沒提交,過年前就直接把我給拒了

才完成,而除了UCI因為電話面試表現不佳,很快就把我ding掉,其他到現在都還沒給我回覆...。
在這一連串的不幸中,ASU算是我運氣最好的。當初因為錯過了12月13日的deadline,本來以為要到2月14日那一輪才能
申請,所以只開了account,打算先弄deadline在1月初的學校,沒想到學校主動發信給我,通知我一月中Admission Office
的Tim會到大陸跟台灣做interview,所以只要我能在12月底前把application送出去,就能做face to face interview。
有這麼好的機會,當然不能錯過,所以加緊趕工把essay都寫完並submit application。
1月中在君悅的面試我之前有分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頭找找。Tim人很nice,題目算中規中矩,整個interview的過程蠻
平順的(Tim後來也有回覆我的thank you letter,感覺狀況都不錯),但因為前面提到的推薦信問題,我的資料一直到2月中
才全部送齊給校方...。
2月底時,我接到了Tim的通知,我被waitlist了。因為這時都還沒有offer,所以覺得還不能放放棄,馬上回覆了Tim,他也
很熱心地指導了我可以再做怎樣的補強。關於weaknesses的補強部分也很妙,在我詢問Tim我有哪些不足時,他回覆我說,
我被放到waitlist "not because of any glaring weaknesses in your application",一開始讓我有點冏,但後來想想,
可能因為我當初essay寫得太趕,沒有把我跟學校的fit以及我的熱忱展現出來,才沒能雀屏中選,因此找了我朋友James
來腦力激盪,把當初essay不足的部分找出來,重新寫了一份summary的小essay,並請工作時的一位合作伙伴提供了第三封
推薦信,也update了我的履歷(三月開始有在一個基金會打工),趕在3月中送過去,接下來就是一個月的等待。幸運地,
後續這些動作似乎是說服了學校我是真的很想進去,因此終於在今天凌晨收到了Tim的congratulation letter,讓心中一塊
大石能夠放下。

以上就是我今年大概的申請狀況,感謝耐心看完的朋友

給以後要申請的朋友參考(錯的路我走過就夠了,請大家踩著我往更高處爬

(1) 一開始就自我設限,覺得Top School我一定上不了,所以都沒有去研究跟申請。一直到後來參加各校的info session,
看到那些校友與在校生,我覺得他們展現出來的企圖心,才是他們成功的關鍵。如果真的要再重來一次,我想我會挑戰
這些學校,因為即使上不了,我相信我還是會從過程中得到很多。
(2) interview的練習不足,這不止是指face to face的interview,更重要是看不到對方表情的phone interview。有的學校
interviewer還比較nice,會有good、nice這些回應,但有的interviewer就超冷,讓你講不順時,因為不知道他是怎麼樣
的感覺,而愈講愈慌張,然後就悲劇了(我的UCI就是這樣

interview在整個申請中,與essay一樣都是很重要的部分,要如何讓看essay的人跟interview你的人覺得你夠有趣,
學校很想要你,絕對是整個申請的重點,因此務必多找幾位朋友,互相多練習,才能在實際interview時,展現你最好
的一面。
(3) 在狀況未明之前,就冒然離職,這也導致我在申請過程的競爭力下降,除了很多學校可能會對我的能力有質疑,也
造成我如果今年一個offer都沒拿到的話,下半年也不可能重新申請,因為這一年是完全的空白,背景上沒有任何資歷
的增加,結果想來也是一樣。所以,雖然考GMAT跟寫essay很痛苦,要同時兼顧工作更是瘋狂難過,但還是希望未來
申請的朋友們能撐住,妥善做好時間管理,在工作的同時完成申請,才不會像我一樣後悔。
(4) Career goal的設定不夠周延。我的短期目標是sales manager,目標是派駐國外、增加我缺乏的國際經驗。但在面試某間
學校的時候,interviewer是剛從該校career center調回admission team,因此告訴我外國人要在美國找sales manager
的工作不太有機會(原因可能類似marketing工作,需要有文化背景),因此問我是不是有 Plan B? 由於完全沒想過這
問題,所以回答的不好,很有可能會因此被打槍。
雖然也知道,申請上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但總算能暫時鬆一口氣,還是很感恩。感謝Eric、Mike以及其他傷咖的前輩們
創建傷咖這個平台,讓我可以吸收資訊、認識朋友。感謝James、Sun、Wen、wayshawn、Jeffrey、Freddy及多位傷咖朋友
這一路上的幫助與鼓勵。感謝主管及合作伙伴提供推薦信的協助,也感謝家人的支持。
雖然還有幾間學校沒開獎,但除非有比較好的package,我想我應該是會去ASU。未來我會儘量想辦法多在傷咖分享學校
學習及生活的資訊給未來有興趣申請的朋友,希望對大家的申請能有幫助。下個月的傷咖小聚我也會去,歡迎大家一起來
聊聊,交流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