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台灣之光"錄取Stanford/Harvard/Wharton/MIT心得!

留學美洲的各種資訊交流

版主: raist, Opeman

分享"台灣之光"錄取Stanford/Harvard/Wharton/MIT心得!

文章kchen95 » 2013-05-21 10:53

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位今年同時錄取Stanford/Harvard/Wharton/MIT的 "台灣之光" 申請心得!

FYI每年全世界能夠同時被這四所學校錄取的申請者不到20位,所以這真是一個超級成就! 恭喜!

Best,
Kevin

---------------------------------
Kevin Chen
kevin@clearadmit.com
Senior Admissions Counselor, Clear Admit LLC (http://www.clearadmit.com/)
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class of 2005
Harvard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class of 2000
Princeton University, class of 1994
Previous work experiences: McKinsey; NBA; Reuters

我真的很感激這一路上有非常多的人的幫忙, 所以想了很久可以分享些什麼心得, 因為我也希望可以跟分享對大家有用的資訊, 就像我的這些朋友對我的幫助.

今年我在Round 2申請了四家學校,也同時被四家學校錄取(Harvard Business School, Stanford Business School, Wharton at UPenn, and MIT Sloan), 現在回想起來, 我分析以下三點是我差異性, 這或許跟一般身處在台灣的我們常有的迷思不一樣, 所以若任何人有其他的想法,我都覺得值得討論.

1. 策酪性的思考學校想要什麼樣的人比很努力的希望學校了解我是什麼樣的人重要許多 - 我覺得在準備essay 的過程中, 自我探索是第一步驟, 深入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才能創造出差異性, 因為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是非常特別的, 所以我覺得光創造出差異性並不夠必須要把自己客觀的放到美國一流學校的角度, 看他們覺得那些是重要的, 學校重視的特質幾乎每本留學申請書都有詳記載 (例如 領導力, 溝通協調力, 團隊合作,創新,正直..)我想你們都比我清楚, 我雖然沒有參考留學書, 但我花了很多時間跟我的顧問(CA的Kevin) 溝通, 他讓我知道我如何把這兩個中間的差距(學校想要什麼樣的人 vs 我是什麼樣的 vs 我是什麼樣的人)縮小.

2. 創造"共同的語言" - 我們必須要客觀認識到我們來自的背景跟這些美國一流學校真的很不一樣, 學校對於麻省,史丹佛,哈佛和賓大的理解肯定是比台政大來的多, 雖然說了解並不完全等同是認同, 但這裡有一個較為重要的概念, 不了解的情況下風險屬性較大. 其實學校比你更希望你可以成功, 因為你的成功代表他們有挑選優秀人才的能力, 也代表你們之後對學校有形無形的貢獻會較大.可是你必須給學校一個相信你的共同且客觀的語言, 公司知名度, GMAT 和Toefl成績,GPA和推薦信的可信度這些都是溝通的語言。其實學校怎麼可能不知道亞洲學生的背景(例如有些學院較高的GPA成績,或是有些地方有這比美國本地更高的GMAT) ,所以從學生的組成多多少少可以反應學校對於來自於這些背影的人是跟小心謹慎的。而我們的工作就是讓學校不要太擔心,如果我跟他說我的GPA4。0,GMAT750,托福113,雖然學校可能因為我來自的背景對於其中一個,但當三個客觀條件都具備時,他們可能比較願意take risk。

3. 好也是有差別的-第一次從我的顧問Kevin聽到這個觀念時,我真的無法接受(這也反應出當時的我不夠自省),舉個例子來說,GMAT的成績,我記得我是上完A2七堂GMAT課後2-3個禮拜就去考了我的第一次GMAT成績710(我在這裡不是特意要打廣告,我個人是不上PTT的,所以請人幫我PO文,不想害到人家,但我畢業工作將近這三年來真的沒有想過要出國唸書,因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覺得GMAT好像很難,但A2讓我試聽完一堂課後,我真的覺得我好像聽的懂耶,應該可以去考,我也才決定要認真準備出國這件事,而且因為我大學從來沒有兼過家教,我真的超久沒有碰國高中的數學,我第一次做數學考古題竟然錯了11題,上了D大三堂數學課和考前複習真的讓我考
50/51),話說回來,一般人可能也覺得有一流投資銀行的背景加上700+分就夠了,但Kevin竟然一直逼我考到750,所以四個月內我考了三次(真的很痛苦,一度想跟他生氣),但現在覺得這樣做是對了,因為我們已經來自於台灣,一個他們不熟悉的背景,我們要加倍說服他們相信我們是跟麻省,史丹佛,哈佛和賓大的大學生是有相同能力的

因為每個人背景都不同,我很難想到一個通則說哪一個比較好,所以我自己是覺得找不管是申請過MBA的朋友或是顧問針對個別化差異加強是很重要的,不過,想清楚怎麼把自己用學校了解且想要的方式呈現出去,再加上一些些堅持,如果國際一流的水準就是在那裡,那我們當然不可以自己說服自己說嗯我這樣好像就夠了,要達到國際的水準,我們才具備跟他們溝通的語言,也才開啟溝通的第一扇窗。很希望也真的很鼓勵大家出去唸書,我真的覺得在外面機會好多,我都還沒有學決定要念哪所學校,每個學校都用盡資源聯絡我之後想去的公司,這種國際的廣度也是生長在台灣的我們較少接觸的。

除了申請文件的部分, 我也想分享我準備面試的過程, 給大家參考.

哈佛是我的第一個面試, 我真的很緊張, 除了跟朋友把CA Interview guide 裡的面試問題分項練習, 在每一個題目後作筆記, 我的顧問也幫我聯絡之前上的同學,讓他們直接跟我分享他們之前準備的過程和各自學校的差異,幫助非常大.另外, 我也跟我的顧問進行mock interview (甚至有一個mock interview是在春節期間,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兩個那時都有點瘋!),他直接模擬可能的面試狀況, 讓我可以有心理準備. 哈佛的面試今年有一部分是全新的,那就是post-interview essay, 學校要求在24小時內要寄一封follow up的email, 就像我們工作面試完會寄的thank you letter, 我一面試完就跟我的顧問skype,一起討論我覺得我那些地方做不好, 那些地方雖然有講述到,但論點不夠強化, 其實面試完哈佛的當下, 我是覺得很沒有把我的, 但討論完寄出去post-interview essay, 我真的覺得自己有把不足的地方補足, 我的顧問也會給我一些意見, 加入一些美國人的玩笑, 我覺得真的很有說服力.

上海wharton 的面試真的很有趣, 我禮拜三飛到香港參加和alums晚餐, 聊天的過程中竟然發現有其他三個台灣人竟然跟我同一組, 而且大家都找Kevin幫忙, 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一組6人, 表示我們這組有4個台灣人,而且我們竟然都先認識了,所以決定在隔天先舉行我們這組的Mock group interview) 雖然我們聊得很開心,不過我們都接到來自Kevin的遠端提醒, 叫我們絕對不能忽略剩下兩個人, 後來知道是一個美國人一個俄羅斯人.
kchen95
中級會員
中級會員
 
文章: 98
註冊時間: 2008-11-13 10:18

回到 美洲MBA留學相談室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5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