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臺灣排名中上大學,商學院畢業,基礎英文能力尚可. 工作十年未接觸英文,原學習根基已忘的差不多了.
準備時間:95年2月中辭工作全職準備.前期上補習班同時備考TOEFL,和GMAT,
4月中通過托福檢定後,對AT産生輕敵的心態,所以一戰與二戰皆鍛羽而歸. 7/11二戰成績爲 M49 V19 TOTAL 570
至二戰爲止的狀態:OG部份在跟著補習班做過一遍,GWD13套在第二戰前約做了10套, V錯誤率在4-5成,做GWD時間約超時7-10 min. PP3可做完,測試分數600-700分不等.考場PACE 約 前10 55 min/ 前20 38 min/ 前31 18min.
三戰成果 M 50 V40 TATAL 740
二戰至三戰間的策略:二戰與三戰間約隔40天,大致分成前20天與後20天二個不同階段.
第一階段(至7月底):全部心力回歸OG10.
SC的成長:系自已把題目概略分成整句話/1-2單字/句首/逗點後/名詞後/動詞後.等等,每次專注一種題型, 幷把OG10 的英文注釋吃透透.當這一輪run 過後,最大的進步爲看到題目劃綫的位置後便可猜出考點的方向,加快了做題速度.
RC的成長:我從未做橫向總結,另外我覺得要做的話一次塞48篇這個工程太浩大,所以仍采單篇深度總結的方式(檢討每一道題的每一選項/抓文章結構/寫邏輯簡圖/總結出題的關結轉折詞).這部份的進步最大在于infer 題型的掌握.
CR的成長:除了把OG的英文注釋重新吃一遍及分析每道題的選項外,利用BF題的原理,去拆解OG裏各道題的每個句子(背景/立場/證明/解釋/結論..)及句子的本質(事實or 推論). 這算是重扎基礎的工作.
除了OG外,受益最佳的是”携隱的OG 4遍總結篇”與 “buddy 關于CR 題目的總結”, 看不同人(尤其是牛人)對題目的詮釋,更可以察覺出自己看題目與解題的弱點在何處,真的是大收穫.
第二階段(8月1日~22日) 機經與TT-GWD幷用
策略: 開始做TT-GWD的分類總結了, 不選原始13套的原因是原13套已有牛人做總結了. 爲了避免最後只是看前人的解題思路,不如從新開始一套新的總結.
大約做到第4套時,自己開始感受到好象可以開始與題目”心意相通”了. 錯誤率也大幅降低,每套題目 SC CR RC的錯誤率皆控制在1-2個.也開始不會想破頭也搞不懂CR的正確答案思路方向.
考完後回想,這種與題目”心意相通”的感覺真的是很難以形容,但這應該就是突破AT成績的重要關鍵吧 ! 當然這幷不是代表你個人的英文實力真的提高了,我想這應該是代表著 -- 在平時與在實際考場上,當你無法百分之百地把題目的每個字及每句話都看懂看明白,不過你就是可以直覺的看到正確答案(或說正確答案的pattern)躲在那個選項內.
機經運用: 自七月後,我學到一件事 – 既使RC的機經不完整,我們也可以上google 去抓相關文章看背景資料. 既使CR機經不完整,我們也可以自行仿真可能的正確選項(這部份還是以你對OG,真題的掌握度到一定程度再做). 數學JJ 的效用是無庸置疑的,但自己也要想想如何發揮 V 部份JJ的最大效用,才不會辜負前人努力的也意啊 !
PACE / PP3
當做完二遍後, PP3的重題便會出現,所以我的利用PP3方式爲做爲調整PACE的工具. 另外做完後,還可以根據你錯的題號分布去調整你的段時間的配速.我自己的經驗爲前10題錯1題 前20內錯3題(皆不連續), PP3的結果在700以上,像這樣的資料便成爲我自己的PACE策略.
考場應變策略
前20題的重要性不需多說,第30題後的應變策略爲CR部份直接選長得最像答案pattern 的. RC 考到JJ 所以抓結構直接做題, 但 SC – 决不放棄.
其他分享
要冷靜 – 做到後半段不要太在意時間,影響情緒.
感謝補習班: 因爲我十年來沒碰什麽英文(工作上用不著),所以在起步時必需靠補習班幫忙,找回語感. 謝謝班上的老師們 !
( If you come from Taiwan and feel that you need a cram school to help you , Luxin can be a good one to choose.)
感謝傷咖與CD : 經過七八月二次考試,看到論壇上這麽多人無悔及努力的勞動與付出, 很感動,雖然自已也曾把殺G失敗時的JJ 分享他人,從這裏獲得的遠大于那小小JJ. 希望這二個月來 如 : 馬爾地夫、無比、柏任、博竣及其它一戰未果的戰友們能二戰成功,拿到進心目中理想學校的前半張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