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考完時就寫了這篇心得
但忘了為何遲遲沒上來貼
時間久了也忘了有這件事
剛才整理檔案時才赫然發現
現在補上 希望多少有點幫助
------------------------------
跟大家報告一下自己準備GMAT的心得,過程不見得適合每個人,但給大家做個參考:
背景:
商學系畢業後,退伍後進入local券商工作兩年多至今,跟英文可以說是幾乎沒有接觸。考G之前先考了托福,等於先做了基本的複習;由於本身的數學底子還不錯,所以Math & CR都不會有太大問題;修辭的文法基礎是從小在英語補習班打下的;閱讀部份就差了,除了大學會唸原文課本外,平時不會接觸到英文讀物。
考G經驗:
大三升大四暑假補過一次美加正規班,卻拖到了大四畢業那年(2001)6月才第一次考了GMAT,因為心態不是很認真,沒有充分準備,只考了640,只好今日再戰。
練習項目:
AWA—容後詳述
Math—考古題(南陽街)*1、一部份費費難題
SC—OG*2、考古題*1
CR—OG*2、考古題*1
RC—OG*1
(GWD+天山)*3
JJ—無
時程:
1月 — 陸續準備一些at的資料(南陽街考古題、OG…等)。
2月 — 先從考古題的數學開始寫,2/20開始莫老師修辭單元班。
3月 — (OGSC+OGCR+OGRC)第一遍、CR考古題。
4月 — SC考古題、(OGSC+OGCR)第二遍、GWD第一遍,單元班結束。
5月 — GWD第二、三遍(GWD詳細分配下面詳述),5/23考試。
感想:
因為是邊工作邊準備,雖然上班可以偷空做點題目,但還是要配合工作的時間,所以原則上還是先從簡單的下手(如上述時程),由淺入深,先把自己較拿手的Math練到一定的程度,才開始碰Verbal,下面是自己的經驗跟一些建議:
Math:
覺得自己數學基礎一般的同學,建議可以先翻翻中文的數學參考書,熟悉一下一些基本的數學公式跟定理,幫助自己的頭腦先適應一下,然後再開始寫考古題(數學底子不錯的同學可以直接拿來練),考古題的好處就是題目量多(題型多樣化)且分成一回一回(容易計算正確率及速度),可以幫助你一邊熟悉「用英文表示的數學題」、了解各數學用語的英文單字,一邊檢視自己進步的程度,同時練題過程應先求正確率、再求速度,才不會浪費題目;我自己在做完考古題之後,感覺數學部份已有八成以上把握,但因為有些題型(如機率)在考古題內很少出現,加上後來主要都專注在Verbal上,中間形成了空窗期(期間只做了一些費費難題),導致後來做GWD時,正確率又down了下去,只好用寶貴的GWD再練回來,所以建議可以先把所有要做的題目數量整理出來,然後適當分配在每個時段,可以避免過度頭重腳輕的問題。
SC:
GMAT的修辭與Toefl的文法難易度可說是天差地遠!「文法」的對錯很明顯,可以用一般的rules去選擇,「修辭」卻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考試技巧,不只要選對的,還要選出最好的!為了節省自己摸索的時間,我選擇去上莫清崴的單元班,一般來說,莫老師的16條規則能夠解決「大部分」的題目,加上他的一些小技巧(什麼being少選、需主詞少選….等),解題時都很好應用,雖然不是百分百正確,但有一定的貢獻。配合著單元班的進行,我開始寫OGSC,原則上我是確定對的就不看解釋,答錯的或是答得很心虛的才看,第一遍慢慢寫,一次寫15題(大約是機考的量),跟數學一樣,一方面熟悉題型,另一方面檢視自己的正確率,寫完一遍OGSC,我的SC大概有40%的功力,接著就寫考古題,雖然有些題目在單元班做過,但還是全部重做一遍。SC考古題的好處也是題數多、題型廣,壞處是沒ETS的詳解,但因為已經做過一遍OGSC,所以檢討錯題時心底大概都有個底,真的想不透的再提出來問莫老師或是請教版友,這樣做完考古題時,覺得自己的功力差不多有六、七成;再來就是作第二遍OGSC,一次做40題,第二遍做OGSC跟作第一遍的心態完全不同,作第一遍是向ETS拜師,請它傳授你各招各式,不會是應該的,重要的是要學起來;第二遍就是回來踢館了,在這裡做錯的題目(錯第二次或是第一次沒錯第二次反而….)更加顯示出自己的弱點在哪些考點上,我都會警惕自己牢記。我在做完上述的功課後,對於大部分的考點都能正確地解決,最後就是拿GWD來精進並熟悉機考的感覺。解題的方法,我是都先掃一遍題目了解大意(真的看不懂就算了),再抓最明顯最容易判斷的考點來刪答案(如so that句型、not only …but also句型、主動詞一致…等),剩下不確定的答案再相互比較差異點在哪裡(往往就在「慣用語」或句子的「簡潔」、「漂亮」、結構優劣),最後一步把選定的答案配合文意看合不合理,這樣的效果還不錯,也不會花太多時間。
CR:
這部分的問題比較少,我是直接先做OG,第一遍一次10~15題,先熟悉題型跟出題者推論的方式,做完這225題,已經有基本的邏輯概念,再做考古題,可惜CR的考古題有點過於簡單了,不過有時間還是可以練一練,畢竟題數也不多;再來跟SC一樣,作第二遍OGCR,一次做30~40題,提昇速度跟正確率;最後就做GWD了。其實我一直覺得CR的題目不夠寫,但又不想拿其他考試的邏輯來練,後來聽一位要先考的同學說GWD的CR題型跟OG不太一樣,加上時間也不太夠,就決定直接用GWD練了。解題方面,我個人覺得邏輯其實就跟數學差不多,掌握題目給的所有條件,去求一個未知數(such as assumption, strengthen, or weaken),難就難在要看懂題目跟答案選項在講什麼,這時候閱讀能力跟想像力就很重要了,閱讀能力當然要靠練RC來提昇,想像力的話大概就只能靠多做題目來提供data base了。
RC:
這部分其實稱不上心得,比較算是給大家「引以為鑑」的借鏡,因為RC是我認為最重要但卻也是練得最少最沒有安全感的~~我是在做完第一遍OGCR後才開始做第一遍的OGRC,本來預定的進度是5~6篇/1天(包括檢討答案、查單字),但是「人性終究還是戰勝理性」,每天能寫個3~4篇就算多了(而且只查關鍵字),而且都斷斷續續的,感覺很不好;第一遍OGRC做完後曾經試著去寫考古題,但是考古題的文章實在又臭又長,印得黑漆麻烏的又看得很累,所以寫個十篇我就放棄了,直到4月底開始做GWD時,才再碰到閱讀,這時候就有點硬著頭皮上的感覺,還好作了兩三回後慢慢掌握到文章的型態跟出題的邏輯,心底才比較踏實(不過速度還是很慢><)。個人建議RC還是每天固定練習個幾篇比較好(即使只有1篇也好),培養出閱讀的習慣(考試時遇到文章比較不會抖),速度也會有所提昇;除了OG之外,有時間的話還是可以做做看考古題,雖然題目比較簡單,但是文章的內容跟長度可以幫助提昇速度;重點還是要常練習,畢竟閱讀是Verbal之根本,閱讀能力好對於所有題目的理解跟答題的速度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助益,千萬別像我一樣唸得七零八落的,最後速度都快不起來。
GWD:
我大約是考前一個月才開始做GWD+天山(扣掉重複的好像有17回),第一遍一天一回(前兩週做14回,預留3回考前一週做),有問題的就上版看大家的討論(建議做筆記);第二遍平均一天兩回(第三週做完),有問題就參考第一遍的筆記;第三遍花2~3天唸完,然後做之前預留的三回測速度跟自身狀況,最後一天再把這三回重作一次;我覺得GWD的好處就是它可以提供一個全真的考題型態給你,讓你熟悉SC、CR、RC混合出題的形式,並且讓你有機會在考試時做到一模一樣的題目(送分!),我依上述的做法一路練下來,雖然速度方面還是敗在RC,但對於機考已不是那麼懼怕,反而覺得親切,各類題型也都還蠻熟悉的,建議答案不要死背,但每一題都要會!附帶一提,因為每天唸書的時間有限,所以我最後一個月做GWD時,就沒再做其他的題目了;還有就是我的Verbal跟Math是分開做的,上面的流程單指Verbal的部分,Math我依一個月的時間平均分配只做了2遍。
AWA:
這個部分準備得很慘,因為一路拖著不去碰,到考前兩天才勉強搞了一個AA模板,AI就更慘了,連模板都沒有,只有考前一天把黃金八十題的中英對照題目看完,連練都沒練過,加上中文作文程度本來就很差,連中文都想不到要寫什麼了,更遑論英文,所以考試時根本就是閉著眼睛亂寫,兩篇應該都不超過300字吧!現在只能等正式成績出來,希望不會造成什麼遺憾…….;能提供的建議就是別像我一樣拖到最後,能越早準備心底就越踏實,一個禮拜練個一篇都比我這樣好!
總結來說,時間上,能越早開始準備越好,比較好應付臨時發生的狀況;材料上,還是以OG跟GWD+天山為主體,不會偏離ETS的方向;心態上,「士氣」很重要,不管中間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冷靜下來面對它,「檢討」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氣餒」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最後還是要感謝咖啡店的各位先進先賢,雖然我一直都是潛水的那群,但在實質上跟精神上都受到很大的幫助跟鼓勵,在此提供自己的一點心得,希望可以為還在努力奮鬥的版友帶來一些助益。
Note:
SC=修辭
CR=邏輯
RC=閱讀
OG=Official Guide
GWD、天山=全真題
----------------------------------
以上是當時考完時的感想
值得學習的可能沒有很多
但有些地方希望大家能夠引以為鑑
祝大家考試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