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該是我跟GMAT間的休止符了,昨晚拿到這個分數後,一方面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我想在這感謝一些長久以來支持的朋友,向大家分享這段過程,跟咖啡店在中間扮演的角色。
一戰
一切都開始在前年,當我決定要出國唸商學院時,大概就注定了我跟GMAT的關係,不像大部分的人,我一開始全程在台中準備,去當地的GMAT集中營,台中美加,補習時傻傻的報名了考試,就在課程結束後的一個月,連OG都沒做完,只做一本白勇,因為自以為在有限的時間裡,要找最好拿分的部分下手,結果,想當然爾,連六字頭都沒辦法….即使數學51….檢討原因,除了給自己的時間不夠外,更重要的是自己不用功,腦子裡只在想著美加的一個女同學,愚蠢的作法導致愚蠢的下場….滿符合我當時的情境。
而傷咖在這段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零。我根本不積極,不只是唸書上,更是自己的態度上,沒搞清楚考試的本質就衝,衝錯方向的結果就是三個半月的光陰被虛耗掉….
M51 V19or20 是三個半月的回饋,ROI低的誇張….
結束後,當然鬱悶,但我先考拖福,之後再給自己兩個月的時間二戰,這個時候我的策略很簡單,研究考試,更研究自己,制訂策略,執行。
二戰準備的材料以下面這些為主:
白勇修辭,楊鵬難句,OG11th,GWD22,俞敏洪GMAT詞串講座,許章真字根字首。
分成二個階段,第一打底,大概三星期,OG,白勇,楊鵬並進,每天整理單字。第二GWD,大概五個星期
還算用功,朝八晚十,連中午吃飯時間都省起來唸書,每天上傷咖看GWD討論 是當時的online game。也為了讓自己沒有退路,在決定考試日期前,先跟公司說要回去上班的日期,就在考完的隔兩天。
自己龜了兩個月的結果是M50 V31 690
哭笑不得的分數,因為我的目標是700,但已經在上班了,朋友也勸說沒啥差別,於是也不打算再考,就工作到申請前。傷咖在這段過程中的角色是,讓我看到很多暈頭轉向的解釋,當然也解決了我更多的疑惑,更重要的是知道哪些材料可以拿來使用。
二戰後的心得,首先是OG真的可以當作打底的動作,因為這有官方說法的詳解,並且對於剛接觸這個考試的人會有絕對的幫助。另外就是要針對自己弱的地方加強,我認為當初用的方法有效,因為有進步,,至少分數證明了成長,但是似乎少了些什麼,讓我距離我的目標,就差那一步。但也只能回去上班了....
真的改變我的,是Sean Lin(不是我,雖然我也叫Sean Lin)回國舉辦的MBA大會,一個經驗分享與交流的聚會,在那裡面,我認識了很多人,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也很多同樣處在困境中的人,每個人都給了我不少的幫助,不管是精神上的或是對MBA瞭解。
謝謝Sean Lin,沒有你的熱心,我不會認識這些好友,也不會更瞭解MBA,更重要的,也不會更瞭解自己。謝謝Jimmy哥,如果說我對MBA的觀念開始有所改正,那也是從你開始,再次恭喜你變成下一個進入Chicago的牛人!謝謝A兔學長,你提供的準備方式,讓我在短時間內達到我想要的結果,衝勁是一定要的!感謝John,在申請的過程上,對學校的瞭解,essay的寫法,組織,你都比我強的多,在你身上學到很多,但更重要的是,一直以來的鼓勵,讓我更能堅持自己的想法。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好友要謝謝,不過在這邊,我就提說傷咖上常出現的。
申請的過程中,我認為我需要一個高的GMAT分數,因為我有自己的弱項,加上申請苦無回音,超過了兩個月,我猜想是我自己『傲人』的GPA發揮了作用,不到3更不到2.5,如果零分當掉的要算,那就….懷疑是否我致命的原罪讓我拿不到interview,因而,我也決定了三戰,唯一短期可以用來稍微彌補GPA的方式。(天意弄人,schedule後第三天,我拿到第一間interview…)
三戰,策略簡單,先問牛人,討論過後,思考確定自己的策略。
以PP為主,但重點在分析題型跟觀察錯誤選項設計。
GWD為輔,主要用來練習pace,但真的沒時間(因為當時只剩二十天,但GWD都還沒碰),所以最後只做了去年練習後認為還要重做的題目,但似乎也夠多了。聽從朋友的建議,第一次使用JJ,以往都覺得大家背出來的東西七零八落,會混淆我,但這次有好友John幫我準備,省去我很大的心力,讓我能在最後的總結階段更專心。
一樣分成兩個階段準備,第一個階段是寫題目,就是PP,這滿緊湊的,因為題目不少,當我12/14送出去年最後一間application時,我只做了kotoko九回中的四套,後來再花五天把剩下題目做完,重點在分析自己不懂的地方。再來重寫GWD去年整理要重做的題目,想找出自己當初不會做的原因。(我想這是重點)
第二階段就是組織,也就是所謂的總結,將以前所做的題目,找出問題的點,然後分析自己常錯的題目,並且要想辦法找出解答,或者自己的解釋。並在考前的五天吧,開始看JJ,算數學跟看verbal JJ,但考前兩天就完全捨棄verbal JJ,避免自己過度依賴。
拿到分數後的結論是,要搞定這個考試,有時候除了英文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分析題目,考察題目中的含意(就是要考我們什麼),然後才能知道我們自己常被哪種題型考倒,這點可能是我在二戰與三戰中的差別,在二戰,我做的題目數目遠多於三戰,但卻沒有很用心去探討,只想趕快找到一些規則,但在三戰中,我對題目的分析多了很多,甚至是在我最拿手的部分,我認為這是讓我拿到高分的原因,也在這邊跟大家分享這個心得。
咖啡店在這個階段扮演的角色很重要,不只是讓我在申請或者考試準備上有可以討論的對象,更重要的是,咖啡店的互助精神,才是讓我覺得受益最大的地方,唸書努力是靠個人,絕對不會因為有個網站或有個人就會進步,但在準備的過程中,如何最有效利用身邊資源,讓自己在最省力的槓桿位置上,卻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據我自己的經驗,傷咖絕對可以提供這樣的資源,因為願意互助的人遠比你想像的多,networking有時候比我們想像的重要太多了。
想到什麼就打什麼,似乎沒啥章節,但準備的方法我很難用三言兩語交代清楚,寫的太細也是浪費大家的時間,畢竟進度安排絕對是要『量身定做』的,只有自己才能安排最適合的進度。
最後祝大家都能拿到自己想要的分數,如果對考試有什麼疑問的,也可以把問題PO上來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