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wenying \$m[1]:讀書過程心得:
補習階段:
補習這段時間,私底下唸書的機會不多,多是跟著老師的上課講解的內容,完成OG第一遍
另外,這個階段有補高老師的字彙課,有配合著狂背單字
這個階段對於各個科目感受及學習成果如下:
1.SC:
莫伯伯講的很好,聽都聽的懂,可是OG題目自己做,還是可以錯到5成以上,答對中的2成應該是猜中的
2.CR:
找不到一個好的老師可以聽課,此部分為自修
自認為都受過大學教育,邏輯怎麼可能有問題?但事實上,有大問題,錯誤率約5成,錯的題目回頭看OG講解,還是一知半解的狀態
3.RC:
剛開始做題,有做托福的壞習慣,看不懂文章,直接看題目找答案,但這個方式只對細節題有用,infer題沒用
之後配合徐老師和王老師的課,還有加上猛背單字,文章大概知道如何做題,錯誤率從7成降到5成以下
4.Math:
距離高中畢業太久了,基本公式全部都還給老師,發現補習班老師都會先把同學設定在數學公式都了解的情況下開始教學,所以先自修後,再去上登峰蘇老師的課
(蘇老師的聊天情況也很多,我看錄影帶估計有20分鐘快轉,但他解題方式不錯,還算清晰)
5.AWA:
除了上補習課外,有跟朋友討論題目,但是效果不好,因為我們當時對argument的題目尚在了解階段中
建議如果有參加讀書會的同學,對於argument的討論,應先有七罪宗的概念,效率會比較好,不然會和我們一樣,淪於聊天大於討論
一戰準備:
前言:
這段期間我讀書效率低,就是我之前有提到的去k書中心唸一小時,恍神一個小時,再唸一個小時就回家
而週六週日平均唸書時間不超過10小時
不過,考完GMAT且"非牛人"的同學應該都知道,GMAT不同於托福,光靠補習是沒有用的,有絕大多數都需要靠自修
姑且不論自身讀書效率差的問題,這段期間,可說讀GMAT的黃金時期!
讀書計畫:
補完習後,遵從其他牛人的建議:有工作的人補完習後2個月再考
故設定目標一個月內完成OG第二遍,一個月後每天練習GWD一回
實際情形:
第一個月:
做OG第二遍,並把所有OG題目講解都看過一次.老實說我對於OG第二遍,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越看越有抓到訣竅的感覺
有時甚至覺得OG講解的怎麼這麼牽強,有沒有搞錯壓?!
(上述在事後看來,就代表我當時對GMAT還是仍是一知半解,沒有深入了解)
第二個月:
按原定計畫,開始做GWD,但是做了二三回合,verbal平均錯15-20題,開始感到大不對勁
如果要拿700分,據說GWD的verbal錯誤率要在5題以下,等於是我還有三倍的空間要努力
而且對於錯誤的題目,我還是不了解自己錯在哪裡或是一直找不到做題感覺
那時真的很挫折,只剩一個月再扣除掉工作時間,準備時間所剩無幾,而自己卻還在原地打轉...
在徬徨無助中,又開始把牛人心經當朋友,大量閱讀傷心咖啡店及CD的牛人心經~~
有牛人提到GWD的題目是適合700分以上的人,不適合程度不好的人練習
這時只好妥協自己程度不好的事實,放棄繼續做GWD,開始尋找練習牛人心經中所提到的其他教材,選定後使用情形:
SC: 劉振民文法
對於這個教材,真是相見恨晚!這本應該要在做第二遍前看.這本把ETS的考試重心都抓出來!也把我對於為何會認為OG解釋的很牽強的疑惑解決--ets對於文字使用是用高標準,而使用方式有固定偏好
這本文法書也有很多GMAT題目可以練習,有詳細解釋,讓我終於對sc有了些感覺
CR: 費費邏輯
這本是有名的難題,當初會選擇費費邏輯,是因為有大牛針對各個題目詳解
加上很多人都推薦說看完後,再回頭看gmat會有從高處"俯視"的感覺
當時的我,當然,做題錯誤率很高,高過OG.不過當時我是以輕鬆的態度練習,沒有強迫自己要在多少時間內完成,而且透過大牛的詳解,對做題越來越有感覺
後來...這一個月幾乎都在加強SC及CR渡過,其他部分僅偶爾複習.
一戰考試前五天:
因為時間倉卒,僅能瘋狂寫PP&jj及練習AWA模板,在時間壓力下,所有錯誤題目都用背的,完全無時間理解,即使當時有無數證據顯示說明我gmat程度不夠
例如pp模考成績不佳orsc錯的毫無頭緒or做題速度太慢等等
但還是逼自己打鴨子上架.而且高度寄望於JJ神話...(因為看到有些牛人有提到自己都是靠jj過關,所以我把jj當萬靈神丹來看)
結果,一戰只有600分(M47.V27).....泣.....
二戰
前言:深知一戰的失敗,來自練習的不足,請教版上牛人後,二戰奮鬥就此展開
讀書計畫:
第一個月(在職): 劉振民文法第二遍, PP / 第二個月(全職)--PP第二遍,GWD
實際情形:
第一個月(在職)
1.SC: 劉振民文法看第二遍,無作題,再配合PP及PP文法總結.感受更深刻
另外,自己會針對錯題或有疑慮題目做簡短的文法總結,方便日後複習
2.CR:感覺PP的CR難題不多,若有難題,多半版上都有討論,可供參考
3.RC:PP的RC亦不會太難,題目和OG比起來異常的少(每篇僅3-4題),不過問題都很有代表性.RC做題後,自己會做小總結,總結方式是先畫文章架構,找出轉折語氣,標明段落重點等,不外乎徐老師及王老師教的那套,只是變成自己做整理
4.Math:幾乎停擺...因為PP破解版沒有辦法破解圖形,有很多題目無法作答,加上版上討論少,搜尋有困難,加上個人沒時間練習
5.AWA:停擺
第二個月(全職準備)
1.PP的verbal第二遍: 時間約一星期
SC:錯誤率還是偏高,慶幸有再次複習,可加強
CR & RC自己多多少少會背題,複習效果較差
2.GWD:時間約二星期半
SC:做過PP後,就覺得GWD是PP的延伸,不比PP困難.自己往往都是錯在不夠細心
CR:題目比PP難.個人在做GWD時,最喜歡做的就是CR,感覺上這部分的CR很好玩,很有挑戰性,而且遇到爭議題,可以上CD看各方討論,藉由各方討論來歸納自己的結論.有時遇到自己見解與大牛(i.e. lawyer)相同,會非常興奮
RC:文章及題目都比PP難,PP因為題目少,所以細節題不多,導致我在做GWD時細節題比較常錯.這部分GWD總結就幫了很多忙,詳解中還會指出文章定位或推論過程,很有幫助!
GWD小結:
(1)做GWD31套的,花二星期半做題,有點趕,寫題目並不太花時間,但檢討就很花時間了.我檢討是配合著前人的GWD總結(詳教材準備的附件)做檢討,不論有沒有做錯,都會把總結分析看過一次,避免自己猜題或僥倖答對.
(2)剛開始有計時做題,但後來又放棄,因為還是喜歡研究題目大於猜題,這個也導致我做題速度一直沒練好的原因.
(3)GWD做題時,仍是會錯到十題以上,但跟一戰不同的是,這次錯的很有心得
一戰做GWD時,錯題後檢討有種不踏實的感覺,因為抓不到GMAT重點.
二戰做時,即使錯,也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明顯感受到GMAT重心所在,錯題錯的心服口服
(4)GWD多為真題,在實際考試中,的確多多少少都有遇到.很有幫助
(5)GWD的Math比實際考試簡單一些(如果要考50以上的話),但算是很好的練習教材
(6)練習GWD時,建議盡量就用電腦練習,訓練自己看電腦做題的習慣
3.JJ & PP & AWA 倒數3~5天
最後幾天,重心幾乎放在math及AWA比較多,因為之前這二部分練習比較少
JJ:個人數學較差.當月的math有練習二遍.CR & RC都有看
PP:每天實際從頭考到尾(包含AWA),雖然PP不會有AWA的分數,但求心安.每天都會寫題目,且直接用當月高頻率考題練習.
另外,有次math有做到滿分51,實際上卻是錯6題.發現這個情形,讓我頓時有些心安.因為我數學時常會卡住,如果錯6題也可以滿分的話,我就可以策略性放棄某些題目囉~
AWA:除PP練習外,把當月的AWA題目準備Issue:idea/Argument:找弱點
實際考試情況:
AWA: issue有練習到,argument不難.但結果分數同第一戰,小失望....
Math:前十題很少JJ.到十題之後才開始大量出JJ.這部分驗證了前人的建議:即要先有實力50以上,JJ才會有大量,因為寫JJ的人幾乎math都50以上.另外,題目不一定是越來越難的情形,像我做到20多題時,題目居然出現異常簡單=>算梯形面積.看到這題,我一直仔細尋找陷阱,但真的找不到!
SC& CR: 偏難壓....時常在1-2選項難以取捨,比GWD難很多
RC:應該算幸運.都遇到JJ題或GWD題.
二戰終於達到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