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會背的GRE單字嗎?照過來!我教你!

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
任何GRE的問題以及考試經驗分享,都可來這討論分享

Re: 有不會背的GRE單字嗎?照過來!我教你!

文章spank » 2014-09-09 10:04

然後thousandfish提出他的問題(請大家看看thousandfish對文章的理解是哪裏出問題了):
==========================================================================

=> 我(thousandfish)的理解: 16世紀文藝復興的學者自己受教育時, 他們研究的羅馬經典文學未經篩選,
原汁原味.但是當他們把經典教給學生時,刪除了跟異教徒有關不恰當的部分,因此現在學生
學習到的只是片段的知識,散亂在各學科間.主旨是"文藝復興學者"與"現在學生"兩者學習
的不同

1. The passage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discussing the
A.unsuitability of the Roman classics for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B.approach that sixteenth-century scholars took to learning the Roman
classics
C.effect that the Roman classics had on educated people in the Renaissance
D.way in which the Roman classics were taught in the sixteenth-century
E.contrast between the teaching of the Roman classics in the Renaissance
and the teaching of the Roman classics today

=> 答案是D 可是我認為E也正確 甚至比D更適合 因為有講到兩者的比較?另外D正確的話
D與B的差別為何? 我也看不太出來@@

很好奇我是哪裡理解錯誤,請各位版友多多指教,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0.198.14.125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GRE/M.1409945233.A.C47.html
→ kaifrankwind: "most of the scholar's educated contemporaries" 09/06 17:20
→ kaifrankwind: 所以是比較頂尖學者和同時代的一般人(也是16世記) 09/06 17:21
→ kaifrankwind: 不是和現代學生比 *紀 09/06 17:22
→ thousandfish: 謝謝!! 我本來也有往這方面想 只是最後一句又提到 09/06 23:35
→ thousandfish: "modern readear"所以還是有些困惑? 09/06 23:36
※ 編輯: thousandfish (50.198.14.125), 09/06/2014 23:42:19
→ thousandfish: 不好意思我看懂了 自己解答 最後一句是說 09/06 23:51
→ thousandfish: 現在的讀者無法理解16世紀的讀者如何理解羅馬的 09/06 23:53
→ thousandfish: 的文句 因為16世紀的讀者觀點已被扭曲 09/06 23:53
→ thousandfish: 所以是從前文再延伸出來的結論
spank
黃金會員
黃金會員
 
文章: 1466
註冊時間: 2006-06-17 01:28

Re: 有不會背的GRE單字嗎?照過來!我教你!

文章spank » 2014-09-10 07:20

spank說明---

thousandfish剛開始以為E是答案,我們來看最後一句:

Thus I believe that a modern reader cannot know the associations that a line of ancient Roman poetry or prose had for any particular educated sixteenth-century reader.

翻譯
因此,我相信,現代的讀者要了解一行古羅馬的詩歌或散文(例如上面所說的短片語),對受過特殊教育的十六世紀讀者所引發的觸動(或聯想),是不可能的(因為缺乏上下文、不知道當時的社會氛圍,而且是由老師即興地傳授,現代人很難還原十六世紀讀者的感受)。

所以很清楚,最後一段只是很單純的提到現代的讀者很難體會十六世紀讀者的感受,並沒有提到任何跟teaching有關的東西,沒有提到teaching,自然就沒有E中所提的對兩個不同時代的teaching of the Roman classics的比較。所以不選E。

~continue~
最後由 spank 於 2014-09-10 07:41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spank
黃金會員
黃金會員
 
文章: 1466
註冊時間: 2006-06-17 01:28

Re: 有不會背的GRE單字嗎?照過來!我教你!

文章spank » 2014-09-10 07:34

A.
要了解上文,必須有一些有關文藝復興的背景知識,以下是我所收集的內容,請先閱讀:

1.在西歐,從古典時代後期就有對拉丁語文獻的保存和研究,但對古希臘語文獻的研究卻在整個中世紀都極為有限。西歐和伊斯蘭世界分別從其中世紀盛期和中世紀開始,都對古希臘語的科學、數學和哲學著作有所研究;但無論是在拉丁語地區還是伊斯蘭世界,對希臘語文學、演講及歷史作品(如荷馬、修昔底德以及其他古希臘的劇作家、雄辯家等)的研究都未曾有過:在中世紀,只有拜占庭的學者才研究過這些著作。文藝復興時期學者的一大成就,就是自古典時代後期以來,第一次將希臘語文化作品從整體上引入了西歐。該運動讓希臘語的文學、歷史、演講和神學資料重新進入了西歐學校的課程中:這通常會以薩盧塔蒂邀請拜占庭外交官和學者赫里索洛拉斯(約1355年-1415年)到佛羅倫斯講授希臘語為標誌,後者的希臘語造詣對此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另一位重要的希臘語拜占庭學者是德美特里•卡爾孔狄利斯(1421年-1511年),他在義大利的帕多瓦、佩魯賈、米蘭和佛羅倫斯講授了四十餘年的希臘語和柏拉圖哲學。

2.人文學校實踐方面:一種新式的學校教育形成。但由於歷史文化的差異,南歐與北歐人文學校的發展特質和內容有所不同。義大利人文學校的教育對象以王公貴族或富商子女為主,環境優美,進行個別教學,學習百科全書式的課程。北歐人文學校招收的對象除了上層階級,亦及於平民,採取班級教學,在學校管理或教學組織上成就卓著,課程內容則以宗教教義、文法、修辭等學科為主。相較於人文教育思想,人文學校教育有窄化的現象,日後並成為大學的預備教育。

3.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主要活動是重新認識和研究古希臘文化。人們對客觀的道德標準和神的存在越來越喪失敬畏的心理,中世紀延續下來的基督教傳統逐漸削弱,因此,古希臘文化的復興卻加劇了道德的衰敗(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當中,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主張個性解放,反對中世紀的禁欲主義和宗教觀。)

~continue~
spank
黃金會員
黃金會員
 
文章: 1466
註冊時間: 2006-06-17 01:28

Re: 有不會背的GRE單字嗎?照過來!我教你!

文章spank » 2014-09-10 07:39

B.全文翻譯(意譯)如下

While the best sixteenth-century Renaissance scholars mastered the classics of ancient Roman literature in the original Latin and understood them in their original historical context, most of the scholar's educated contemporaries knew the classics only from school lessons on selected Latin texts.
當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最好的學者,以所處的歷史背景理解並精通掌握以拉丁原文所寫的古典羅馬文學經典時,大多數與這些學者同時代受過教育的人,只能從學校(精選過)的拉丁文本課程得知古典羅馬文學。

These were chosen by Renaissance teachers after much deliberation, for works written by and for the sophisticated adults of pagan Rome were not always considered suitable for the Renaissance young: the central Roman classics refused (as classics often do) to teach appropriate morality and frequently suggested the opposite.

這些被選中了的拉丁文本(課本),是老師們深思熟慮後的結果。但是由勢故有經驗的成年羅馬異教徒所寫 (或是寫給勢故有經驗的成年羅馬異教徒)的作品並不(總是被認為)適合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年輕人:當時主要的羅馬經典拒絕教授適當的道德規範,反而背道而馳作相反的建議(不要受當時的宗教道德規範拘束)。

Teachers accordingly made students' needs, not textual and historical accuracy, their supreme interest, chopping dangerous texts into short phrases, and using these to impart lessons extemporaneously on a variety of subjects, from syntax to science.

以學生們的最高利益出發,教師作出相應的學生的需要(但是不符合文本和歷史的準確性),將會導致困擾的(danderous)文本切割刪剪成短片語,並使用這些短片語即興地傳授從科學到語法學等各式各樣的主題。

Thus I believe that a modern reader cannot know the associations that a line of ancient Roman poetry or prose had for any particular educated sixteenth-century reader.

因此,我相信,現代的讀者要了解一行古羅馬的詩歌或散文(例如上面所說的短片語),對受過特殊教育的十六世紀讀者所引發的觸動(或聯想),是不可能的(因為缺乏上下文、不知道當時的社會氛圍,而且是由老師即興地傳授,現代人很難還原十六世紀讀者的感受)。
spank
黃金會員
黃金會員
 
文章: 1466
註冊時間: 2006-06-17 01:28

Re: 有不會背的GRE單字嗎?照過來!我教你!

文章spank » 2014-09-14 06:51

xx帝國的學員在facebook上問了麟渡兮老師底下這題三格填空題,大家請先做做看。

There is no point in combing through the director's work for hints of ideological significance. It is unnecessary: his ideology — Marxist, anti-imperialist, aligned with the perceived interests of the powerless and the marginal — is the(i)____ of his films. The clarity and force of that ideology are considerable, but its (ii)____sometimes bothers critics, who often scold the director for lacking (iii)____.


Blank(i)
(A)hidden focus
(B)chief impetus
(C)murky lesson

Blank(ii)
(D)bluntness
(E)obscurity
(F)feebleness


Blank(iii)
(G)lucidity
(H)subtlety
(I)courage
spank
黃金會員
黃金會員
 
文章: 1466
註冊時間: 2006-06-17 01:28

Re: 有不會背的GRE單字嗎?照過來!我教你!

文章spank » 2014-09-14 23:51

這位學員問了一個問題---->

同學問:

老師您好 我是字彙班的同學 我想問 ov 第51題 clarity 不是清楚的意思 But後面不是轉折
怎麼不是 obscurity 而是 bluntness 謝謝

=============================================================
你可以回答達他的問題嗎?
spank
黃金會員
黃金會員
 
文章: 1466
註冊時間: 2006-06-17 01:28

Re: 有不會背的GRE單字嗎?照過來!我教你!

文章spank » 2014-09-16 11:07

spank說明

1.上題的關鍵字句是The clarity and force of that ideology are considerable

2.提問者對第2個空格的答案有疑問,我們從第2個空格說起
如同提問者所言:clarity是清楚的意思(正面意涵), But是轉折詞,後面要接負面意涵的字(未必會形成反義字),
但bluntness/ obscurity/ feebleness都是負面意涵的字,皆有可能,要選哪一個呢?
這可由空格3的答案來決定空格2的答案

2. 由於關鍵字句
「 The clarity and force of that ideology are considerable」說有很多的(considerable) clarity and force,
所以導演不會缺的是clarity(=lucidity) and force(=courge),去除了lucidity/courage後,剩下的subtlety,
自然就是答案。

3. 由its (ii)____sometimes bothers critics, who often scold the director for lacking (iii)____.
可以看出逗號前的句子和逗號後的句子是同義的(說同一件事情),所以空格3的答案和空格2的答案,
除了一個是正的意涵,一個是負的意涵外,它們也會互為反義字(範圍更小)

4. 空格3的答案選了subtlety精妙/微言大義,空格2的答案自然就只有選bluntness直言不諱/遲鈍


(第二格和第三格要一起看,這是解題關鍵)

至於空格一要填什麼答案呢,請大家再想想(務必),我們下次談。

字詞解釋
considerable
a. 形容詞
相當大的;相當多的
He made a considerable sum of money in real estate . 他做房地產生意賺了大筆錢。
值得考慮的;重要的
Paul is a considerable person in his town . 保羅是鎮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n. 名詞
【美】【口】大量[U]
I figure he earned considerable . 我估計他賺了不少。


subtlety n. 名詞
[U] the quality of being subtle 敏銳﹐機敏; 微妙﹐巧妙; 狡猾
She argued her case with considerable subtlety . 她相當機敏地為自己的論點辯護。

[C usually plural 一般用複數] a thought, idea, or detail that is important but difficult to notice or understand 微妙的思想; 〔想法等中的〕細微之處
I think the translator missed some of the subtleties of the original . 我認為譯者沒有把原文中的一些微妙之處翻譯出來。

[+of]
Some of the subtleties of the language are lost in translation . 語言中的一些微妙之處在譯文中丟失了。


bluntness直言不諱/遲鈍
最後由 spank 於 2014-11-24 14:27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spank
黃金會員
黃金會員
 
文章: 1466
註冊時間: 2006-06-17 01:28

Re: 有不會背的GRE單字嗎?照過來!我教你!

文章spank » 2014-09-17 11:36

關於第一個空格,
1.關鍵字句是The clarity and force of that ideology are considerable

2.題目的第二句話
It is unnecessary: his ideology — Marxist, anti-imperialist, aligned with the perceived interests
of the powerless and the marginal — is the(i)____ of his films.

中間的破折號部分,只是說明,暫時省略,不影響句意->
變成
It is unnecessary: his ideology is the(i)____ of his films.

2. 第二句話和第一句話說的東西是一樣的,只是第二句話更進一步,幫第一句話說明了原因。
至於這個原因是什麼,可藉第三句話看出。

3. 第三句話----關鍵句「 The clarity and force of that ideology are considerable」說意識形態的clarity and force是相當多(大)的(considerable),所以第一個空格的(A)hidden focus/(C)murky lesson都不可能選,選的話,意識形態只會隱隱約約的,就不會有所謂的clarity and force是considerable的情形。最後就只下(B)chief impetus可選。
spank
黃金會員
黃金會員
 
文章: 1466
註冊時間: 2006-06-17 01:28

Re: 有不會背的GRE單字嗎?照過來!我教你!

文章spank » 2014-09-17 11:42

翻譯
通過導演的作品,梳理搜尋意識形態(的意義)的線索,是沒有意義的。

那樣做(梳理搜尋)是不必要的,因為:他的意識形態 - 馬克思主義者,反帝國主義者,和無權勢的、無足輕重的弱勢群體的(可被察覺的)利益站在同一陣線 - 是(拍攝) 他的電影的主要動力

(spank註:從這裏可知第一句話所說的,不用梳理搜尋導演的意識形態。因為導演的意識形態就清清楚楚的在那裏,而且還大刺刺地表現出來,讓電影評論家罵導演手法不夠細緻婉轉---最後一句)。

(電影裏的)意識形態的清晰度和力量是巨大的,但電影裏頭的直言不諱有時困擾著評論家,他們經常罵導演缺乏微言大義的表現(微言大義:說的少但卻讓人感受深刻,或不直說,改用其他的手法婉轉表達)。


字詞解釋
there is no point:沒有意義
I could see that there was no point in arguing with him . 我覺得與他爭論沒有甚麼意義。

comb through:
to search through a lot of objects or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find a specific thing or piece of information 〔在大量物件﹑信息中〕仔細搜尋
Marta combed through a box of old photographs , looking for the baby portrait . 瑪爾塔在一盒舊照片中找尋那張嬰兒照。

Align:
vt. 及物動詞
1. align yourself with -to decide to publicly support a political group or country 與…保持一致; 與…結盟
Church leaders have aligned themselves with the opposition . 教會領袖和反對派達成了一致。
2. to arrange things so that they form a line or ar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使排成一直線

3. 慣用語 be aligned with
a country politically aligned with the West 政治上與西方結盟的國家

considerable
a. 形容詞
相當大的;相當多的
He made a considerable sum of money in real estate . 他做房地產生意賺了大筆錢。
值得考慮的;重要的
Paul is a considerable person in his town . 保羅是鎮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n. 名詞
【美】【口】大量[U]
I figure he earned considerable . 我估計他賺了不少。

subtlety n. 名詞
[U] the quality of being subtle 敏銳﹐機敏; 微妙﹐巧妙; 狡猾
She argued her case with considerable subtlety . 她相當機敏地為自己的論點辯護。
[C usually plural 一般用複數] a thought, idea, or detail that is important but difficult to notice or understand 微妙的思想; 〔想法等中的〕細微之處
I think the translator missed some of the subtleties of the original . 我認為譯者沒有把原文中的一些微妙之處翻譯出來。

[+of]
Some of the subtleties of the language are lost in translation . 語言中的一些微妙之處在譯文中丟失了。


(A)hidden focus 隱藏的焦點
(B)chief impetus 主要的推動力
(C)murky lesson 朦朧的(模糊的)教訓
(D)bluntness直率/遲鈍
(E)obscurity模糊
(F)feebleness衰弱
(G)lucidity清晰
(H)subtlety精妙/微言大義
(I)courage勇氣
spank
黃金會員
黃金會員
 
文章: 1466
註冊時間: 2006-06-17 01:28

Re: 有不會背的GRE單字嗎?照過來!我教你!

文章spank » 2014-09-19 00:59

xx學員的另一個問題,請大家也先想想看哪幾個是答案。

It is a sad but just indictment of some high school history textbooks that they frequently report as (i) ___claims that historians hotly debate or that are even completely (ii) ___by (iii) ___ primary sources.


Blank(i)
(A) factual
(B) controversial
(C) sensational

Blank(ii)
(D) resolved
(E) corroborated
(F) contradicted

Blank(iii)
(G) dubious
(H) incomplete
(I) reliable
spank
黃金會員
黃金會員
 
文章: 1466
註冊時間: 2006-06-17 01:28

Re: 有不會背的GRE單字嗎?照過來!我教你!

文章spank » 2014-09-20 00:06

對於上題,學員提出他的問題----

第一個可以用indictment看出這是個指控說學叫教科書把有爭議的的內容報導成事實,
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第三格選項是選(I) reliable ,有哪裡可以看出他是出自一個可靠的來源嗎?

你可以幫他解決嗎?
spank
黃金會員
黃金會員
 
文章: 1466
註冊時間: 2006-06-17 01:28

Re: 有不會背的GRE單字嗎?照過來!我教你!

文章spank » 2014-09-21 09:27

spank說明

本題的關鍵字為indictment指控。

會被說成是indictment,表示該事件有道德、法律上的問題,所以後面空格裏面要填的字,想來多是負面意涵的字。

第一格我們選負面意涵的字(controversial ),第二格我們選負面意涵的字(contradicted)。

到了第 第三格,因為第二格選了contradicted,搭配by,已有負面意涵,若再選負面意涵的字(dubious/incomplete), 「that are even completely contradicted by (iii) ___ primary sources.」這個句子的文意會變成正面意涵(我們要負面意涵),所以第三格不必再選負面意涵的字,改選有正面意涵的reliable.

這題的第三格,其實在考contradicted by的搭配詞用法。由底下的兩個例句可以看出,contradicted by後面常接facts或有公信力的事物,本題的第三格選reliable,其實不過就是「contradicted by後面常接facts或有公信力的事物」這個規則的另一個實踐罷了。

從本題我們再次看到gre是有在考單字的用法的,還請大家要放點心思在gre單字的用法上。

Contradicted by的例句:
The findings were contradicted by more recent research.

It was contradicted by many facts, and then he claimed that, despite all these facts, they are not worth presenting.



注意,不要搞混indict和indite(寫成文章;創作):
To indite is to write something creative — you indite a letter, and jot a grocery list. Don't confuse indite with its homophone indict, which means "to charge with a crime." Both come from the Latin word dictare, meaning “to declare.” Even if you indite a really bad poem, critics won't indict you.

記法/區辨:
把indict的c看成是case(案件)或court(法庭),就不會搞混了
(也可把indite的e看成是edit編輯)

另外,本題的report as的用法少見,google把report as翻譯成「匯報」,對理解本題造成一些影響,如果把as蓋住,閱讀起來就會順暢許多

翻譯:
這是一個令人難過但卻正直的指控---有些高中歷史教科書,它們經常匯報歷史學家激烈辯論、有爭議的聲明(或者甚至是報導完全觝觸可信賴的第一手史料的聲明)。
spank
黃金會員
黃金會員
 
文章: 1466
註冊時間: 2006-06-17 01:28

Re: 有不會背的GRE單字嗎?照過來!我教你!

文章spank » 2014-09-21 09:29

以下是ptt上的發問,請大家幫他解決。
https://www.ptt.cc/bbs/GRE/M.1411057424.A.BF9.html

作者handsam (ichliebedich)
看板GRE
標題[問題] Manhattan等價
時間Fri Sep 19 00:23:42 2014

今天練習百寶箱中的Manhattan等價之後

發現題目難度比自己預期的高出好多

答題正確率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5/17)

主因應該是字彙量不足

我目前念了字彙的力量至Level 8和老方11張的一半左右

陳聖元填空練習至30回,都有複習單字至少認得七八成)

請問這是否和我所選的材料有關呢

是否要改念在要你命三千來補足這個問題




另想請問Manhattan第17題(6選2等價題)

Many Enlightenment philosophers viewed Machiavelli's book as a satire meant

to expose and caricature the _________ claims to power of the very figures

Machiavelli pretended to endorse.


(a)sarcastic

(b)specious

(c)spurious

(d)squalid

(e)stolid

(f)stoic




正確答案是(b)(c),我是利用同義字猜測出答案的,但是對於整體句子不太理解

個人認為是:

許多哲學家將M的書視為諷刺作品,這作品是用來顯露並諷刺權力的追求

而這是M在作品中假裝贊同的形象

請問這是正確的嗎

謝謝解答
spank
黃金會員
黃金會員
 
文章: 1466
註冊時間: 2006-06-17 01:28

Re: 有不會背的GRE單字嗎?照過來!我教你!

文章spank » 2014-09-23 11:11

第一個問題需要費一點時間,我先回答第二個問題。

Many Enlightenment philosophers viewed Machiavelli's book as a satire meant
to expose and caricature the specious claims to power of the very figures
Machiavelli pretended to endorse.

要看懂上段文字,需要一些背景資料,我提供部分資料於下。

馬基維利其傳世的著作,包括《君主論》、《論提圖斯•李維著〔羅馬史〕前十卷》三卷(下稱《李維史論》)、《佛羅倫薩史》八卷、《兵法》(直譯:《戰爭的藝術》)七卷、《曼陀羅華》(喜劇),還有其他劇本、詩、文以及大量的關於出使各國的情況報告和通訊等等。

對於馬基維利的兩本著作的另一種解釋是,《君主論》是他為了討好美第奇家族以取得政治職位才寫下的著作,而《論李維》一書才是馬基維利真正的政治鉅作。

對腐朽的社會道德的諷刺在不幸的歲月裏,馬基維里樂觀地創作了《曼陀羅華》(1518年)。演出後獲得巨大成功,使他贏得喜劇作家的聲譽。在戲劇裏,他辛辣地諷刺愚昧無知而良善的商人和妻子、岳母求嗣心切,由於狡猾的淫棍與邪惡的教士狼狽爲奸,上當受騙被姦淫後仍沾沾自喜。它既是對當時社會道德的嘲笑,也反映了作者對道德倫理、對教會的態度。因此,阿蘭•吉爾伯特這位專門研究馬基雅維裏的學者甚至有點誇張地說:“不讀《曼陀羅華》就不懂得《君主論》”。

施特勞斯在《針對馬基雅維利Machiavelli的思考》一書接近結尾的地方指出,馬基雅維利不像修昔底德的作品那樣令人感到悲涼(sadness),我們可以在馬基雅維利那裡找到喜劇,戲仿和諷刺,但卻似乎找不到悲劇因素。
最後由 spank 於 2014-09-23 11:35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spank
黃金會員
黃金會員
 
文章: 1466
註冊時間: 2006-06-17 01:28

Re: 有不會背的GRE單字嗎?照過來!我教你!

文章spank » 2014-09-23 11:29

Many Enlightenment philosophers viewed Machiavelli's book as a satire meant
to expose and caricature the specious claims to power of the very figures
Machiavelli pretended to endorse.

翻譯
許多啟蒙運動時代的哲學家認為馬基維里的書是一部諷刺作品,是要對馬基維里曲意奉承
(pretended to endorse假裝贊同)的當權者(the very figures)的政權(power),
揭露、嘲諷(他們)騙人的(specious)主張。


原文翻譯如上(Handsam將figure當作「形象」解,應作「人物;名人」解較佳),謹提供參考。

字詞解釋
machiavellian [,mækiə'veliən] adj. 不擇手段的;狡猾的;馬基維里的,n. 權謀政治家。
實際上,大可以把這個單詞和Machiavellianism n. 馬基維里主義放在一起理解記憶,因為它們都是因一個人而產生的。那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期間的義大利政治哲學家尼可羅.馬馬基維里(義大利語:Niccolò Machiavelli,1469年5月3日-1527年6月22日,他所寫下的《君主論》一書提出了現實主義的政治理論、《論李維》一書中提出了共和主義理論)。

例句, He was a Machiavellian, who would employ all means to attain to power.他是一個馬基維里式的人,會用一切手段來獲取權力。

Machination是另一個衍生詞(陰謀;策劃),這個字有個記法(可以媲美cha-ris-ma的記法):ma+china+nation

be meant to本該, 本來/意欲(intend to )
spank
黃金會員
黃金會員
 
文章: 1466
註冊時間: 2006-06-17 01:28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GRE 討論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