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歐字根被稱為“根中根”,是英語字根的根。
如果說,我們從紛繁蕪雜、浩如煙海的英語單字中發現了字根,從此,
英語單字的記憶變得更有規律可循,不用再死記硬背,記憶單字所花
的時間大大減少,效率大大提高,那麼,當我們學習了印歐字根,
就會更上一層樓,發現英語的字根也不用死記硬背,裡面同樣有章可循。
想了解什麼是印歐字根(Indo-European Roots),請往下看。
郭來哲博士的英文語源百科大辭典 楊遠薰
( http://blog.udn.com/Carole777/12339618)
郭來哲博士是個機械工程師,也是位成功的企業家,同時長期致力印歐語源的研究。晚近十六年,他更皓首窮經,花費鉅資,聘請十多名助理,矢志完成一部浩瀚詳盡的英文《語源百科大辭典(Rootopedia)》。
憑著過人的毅力,他的這部《語源百科大辭典》網路部分已於2013年推出,網址為 http://www.rootopedia.com/Dictionary。其最大的特色是除英文辭典外,尚有以3500個英文字基(word base) 及1500個印歐字根(Indo-European Roots)發展出的兩套百科大辭典。在字彙翻譯方面,則有繁體中文、簡體中文、日文、韓文、菲律賓文…等十多國語文,氣勢之磅礡可謂空前未有。
至於何謂英文字基?何謂印歐字根?郭來哲博士解釋說,目前一般使用的英文係由3500個字基(spank註:就是我們現在口中所說的英語字根,如cur- =run)衍生而出,若再向前追溯,這3500個英文字基實源自一千多年前的1500個印歐字根。
「我們稱印歐字根是因為印度的梵文與歐洲的語文根源相同。」郭博士說:「英國著名的語文學家威廉瓊斯(William Jones)於1746年至1794 年出使印度期間,經過悉心研究 ,證實印度的梵文與歐洲的語文確實出自同源,譬如梵文的yoga (瑜伽) 與英文的 yoke (牛軛) 皆由「yeug (to join)」的字根衍生而出。」
「一個英文字通常由字首(prefix)、字根(root)與字尾(suffix)三個部份組成。」他繼續說:「字根決定這個字的意義,字首與字尾則在修飾字根。」
他以「yeug」為例說,由yeug的字根衍生而出的英文共有adjust, conjugate, join, junction, jug, joust, subjugate, yoga, yoke, zygote, …等69個字。粗淺看來, join (接合)、 yoke (牛軛)、zygote (受精卵)…似無關聯。但進一步探究,Join有聯合、參加、結交、合併、會合、協力、雙手交握等多個意義;yoke 是橫在頸上的扁擔、一對牛、一種古羅馬叫俘虜穿過藉以表示服從的軛,含支配、權力、苦役、束縛、羈絆、結合等數種意義;Zygote則是女性的染色體與男性的染色體的結合體。由此可見這三個字雖以不同的模式呈現,實都有「結合」之意,都屬於同一個family。
「許 多學生常為了考試,猛K單字,結果背得很辛苦,而且考過就忘,這是不解字意、沒有融會貫通之故。」郭博士說:「倘若瞭解文字的結構、明白字根的涵意,就能記住許多單字,並且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從而對英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因此,郭來哲在編纂《語源百科大辭典》時,兼顧教育與娛樂雙重功能。他的網站不僅解釋每個字的涵義,並且分析該字的結構、提供字根的來源與相關的字,加上精美的插圖,使讀者讀來津津有味,樂於作進一步的閱讀。
他舉一個實例作說明。譬如,讀者若欲查詢「salmon」一字並附帶簡要中文說明,就進入rootopedia.com的網站。先到左上方的「英文辭典、英文字基與印歐字根」三個選項中擊點「英文字基」,再到右上方的語文框裡擊點「繁體中文」,然後到正中央的查詢框輸入「salmon」,再按下搜尋鍵,螢幕很快就會出現有關salmon的網頁。
該網頁會先解釋:「salmon (鮭魚) , a marine and fresh-water food fish with yellowish-pink flesh.」,然後說明:「鮭魚是跳躍的魚,在河川孵化後,下游至海洋存活。然為傳承,每隻鮭魚都會設法游回原孵化處產卵,縱使有時得跳躍過陡峭的瀑布。」
它會繼續說明:「Salmon 的英文字基為sal、印歐字根為sel,兩者皆 jump 之意。由sel衍生出的有sally、result、 salmon等32個英文字。」這時,讀者若擊點一下「32」,螢幕就會出現這32個由sel衍生出的字,如assail(攻擊)、assault (衝擊) 、desultory (無次序的)…等。
倘讀者欲多瞭解其中的字,譬如desultory,便擊點該字,螢幕就會出現另一個有關desultory的網頁。它會解釋:「desultory(無次序的), jumping from one thing to another.」,接著分析該字的結構為:「其字首為de,意指away, down, from,相關的字有534個字;其字基為sul、字根為sel,意指jump,相關的字有32個字;其字尾為tory,意指pertaining to,相關的英文字有11字…。」
依此類推,讀者每查詢一個字,便同時閱讀相關的字彙與解釋。如此經年累月,不僅一個個成為英文通,亦將個個滿腹經典與學問。
但是由一個字根可以衍生出好多個字,由一個字首又可衍生出更多的字,如此推衍下去,要讀的字豈不永遠讀不完?
郭博士笑著回答:「文字的世界確實廣袤無垠。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乃至生活、人文、動物、昆蟲、草木…,每個領域皆有其自成系列的豐富字彙。就拿希臘神話來說,我們目前整理出來與之相關的字彙及故事就有五十多冊;與人體器官有關的醫學名詞亦有十多冊。可說每進入一個領域,我們都發現無窮的寶藏,因此努力挖掘,盡量整理,以便與讀者分享。」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