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io \$m[1]:我也收到學長寄來的信了,
但是還在掙扎中...(與UIUC)
不曉得您將來想走哪一行?在哪裡就業?
幾個考慮的重點是:
1.學校career service的品質
RSM新補了一個不錯的recruitment manager,會說「流利」的五國語言(包括中文),未來應該可以稍微補強這一兩年的弱勢。今年同學釘這個釘得厲害,受惠的其實是後來者。
2.台灣人找到不錯intern的比例
今年台灣同學在歐找到不錯intern(評判標準是pay、公司規模、名氣前景等)的比例大致和去年一樣。但是管理顧問和IB還是一樣難。
後兩者(管顧、投銀)跟您的資歷、能力、運氣關聯性比較大,RSM和UIUC應該都可以把你的履歷送到重點公司去。我知道的今年同學裡進Mckinsey作intern的,好像只有一位,其他的自然就比較多了,但是以歐洲人為主。
對了,台灣人在荷蘭實習,不用另外辦工作簽,直接可以實習工作,每月所得不必扣稅(可以透過學校的fund安排,但是所得不能超過學費,若超過學費就要扣稅,因為已經把學費賺回來)。
其實,即使沒有這個,歐洲的大公司也不會跟您計較身份問題,他們根本不在乎「幫全球各地來的學生辦簽證」這樣的小事。
3.若想要回台灣
UIUC的名氣應該比較大。
只是我也不覺得有什麼影響就是,如同07年班一個學長的話「能人總是會出頭」,目前我比較熟的07年班回台校友都在大外商,都是該產業的大腕/藍籌。
或者應該說,美國M7、歐洲Top3以後的頭段班應該都沒什麼差別(還是會讓雇主瞧一眼我們的履歷,而不是直接被秘書或HR送進碎紙機),比較有關係的是個人能力。
不妨請教UIUC的在學同學意見,綜合考量。投資不小,請慎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