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幫忙整理的三位夥伴,希望下面的資訊對大家有所幫助
***********************************************
座談會主辦人Sophie的自我介紹:
畢業於台大會計系,六年四大事務所的工作經驗,目前就業於知名外商公司,我並沒有念會研所的計畫,因為看到版上有關會研所及會計職業提問眾多,因而舉辦這個座談會。
三位分享者的自我介紹:
Eliza:
政大會計系2002年畢業,於KPMG Audit Unit I工作一年後,準備出國進修。UIUC (U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會研所 M.S.A課程 2005年畢業,並取得USCPA。目前在KPMG International Practice工作。
Michelle:
畢業於台大會計系,於PWC工作兩年後,轉戰券商承銷部。
在券商工作兩三年後,進入台大會研所就讀。研究所兩年中, 參加了UIUC交換學生計劃,取得兩校的Master,在學期間也順利取得USCPA。目前工作於PWC事務所稅務組,主要負責transfer pricing tax及美國稅法。
Winston:
畢業於政大會計系(1989) 政大會研所(1993)
目前為KPMG的Partner,、CFO及政大講師。
經歷: 13年的KPMG事務所工作經驗,1996年至1998年間,參加international transfer program,於舊金山KPMG事務所工作並取得USCPA。
Q: 留學之路如何規劃?收集資訊,選校等等。
Eliza:
“選校部分”一般人用MBA排名選校,但我主要用Accounting的排名,雖然有人說那是陷入排名迷失,但我認為學校排名上具有優越性,必有其價值所在。
當初主要選擇有OHIO及UIUC兩所,後來請教學校教授,最後選擇UIUC。UIUC在Accountancy的課程有三種:
Master of Science in Accountancy (M.S.A)
Master of Accounting Science (M.A.S)
Master of Science in Accountancy with Specialization in Taxation
若對稅法有興趣者,可直接申請 M.S.- Taxation,對於日後走國際稅組有很大的幫助。
國際學生多數申請M.S.A,M.A.S主要申請者為美國大學會計系畢業生。所以M.A.S的英語口語要求比較高。我是M.S.A的學生,兩方面的課程其實差異不大。由於本校選課自由彈性大,選課時學校的advisor會根據你的背景給予你建議,因此本身沒有會計背景的人無須擔心課業是否會跟不上。本身為會計背景者,也不必擔心會與大學所選修的課程重複。台灣的大學課程多是直線系統,初會 中會 高會 各科目都是從頭念到尾,從第一章念到最後一章。但美國研究所的課程探討的是廣度,將相關的主題相關的課程放在一起作討論,所以研究所所著重的是整個面,並非一個點,會讓你看得更廣,而非鑽研於某個點。
再者,可以用學校在學術界名聲做選擇,教授若教得好,即使課程名稱不吸引人,也會引發你學習的興趣,但若課程名稱好聽,但教授教得不好,上課還是會睡覺的。這方面的資訊可以參考學校期刊,教授發表的論文或者回母校詢問這間學校的教授知名度如何?
一開始我就以申請M.S.A為主,因為M.A.S對於英文口說的部分,分數要求很高(TSE)。若日後對M.A.S有興趣者,除了托福分數外,英文口說的成績也要注意,才有錄取的機會。
Q:能否說明UIUC的 M.S.A 及M.A.S.的實際上課情況之差異?
Michelle:
當時有兩位台灣學生就讀於M.A.S.,交流後,發現其課程與M.S.A其實並沒有太大差異,但因他們口說成績表現突出,才選擇M.A.S;其實M.S.A就是個很好的選擇了。在UIUC, M.S.A的學費比M.A.S貴,但其 CPA Review的課程是免費的,而M.A.S的學生須付費是自費修習CPA Review。
Q:請教Michelle,妳認為選MSA與MAS差異不大的主要原因為何?
因Michelle對於Finance及Tax興趣較大,但UIUC的Finance課程並不吸引Michelle, 經學校Advisor 分析她的背景,參考advisor的意見,她比其他同學多修三門美國稅法課程,因為她認為那是她在台灣沒機會修到的課。因為本身已經是台大會計系及會研所的背景,所以會計相關的課程比較少修,對Michelle而言,因為不論那個program選課都很自由,所以她覺得差異只是文憑上名稱的不同而已,。
Q:UIUC是否會限制非會計系畢業生的申請?
並不會。但有些學校會註明清楚非會計系畢業者不可申請,或者會計系畢業者不可申請,請大家參看學校網頁。
Q:有些學校課程會特別針對USCPA的考試?
Eliza:
大部分的學生都會參加CPA Review課程,且大部分的”優質”台灣生都會考上。有些人會說,那是否會像補習班上課?其實這不可概括定論,因為那是學校額外課程,學生可以選擇參不參加。
Michelle:
其實對於CPA考試,因為現在是機考,大家可以選擇自修,再上網選個時間參加考試。當然CPA review課程也是很多學校M.S.A.的主打商品之一。
Q:許多MBA提供與業界交流的機會,請問M.S.A的課程是否也有類似活動?
Michelle:
就 UIUC而言,會有業界參觀活動及學長姊回學校作分享。
Eliza:
主要看教授作安排,也有訪問的活動。
Michelle:
學校也常舉辦校園徵才,若有心在美國找工作的話,大家可以利用兩個terms的機會,畢業後於當地就職機會蠻大的。學校也有微才網站做為學生及業主之間的溝CPA Review通管道。
Q: 請問Michelle,妳曾於國內、外知名會研所進修,能否說明國內、外研究所的差異?
Michelle:
就課業來比較,雖然就讀的是台大會計研究所,但總覺得課程鬆散些,在UIUC課程比較紮實。如果有心出國,沒有經濟壓力的學生,就不要再猶豫了。其實不論出國與否,自己做好規劃最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英文能力,無論出國與否,加強英文語言能力是必要的。在國外生活的適應問題,不需擔心太多,很快就能適應了。
Q: 請教Winston 對於國外或者國內會研所畢業生在事務所就業情況是否會有所差異?
Winston:
常被問到是否該出國唸書?是否要先考執照? 其實不同的學校不同的文憑,對於剛開始的甄選是有凸顯的作用。但Winston也常與同事討論個人的工作態度是最重要的,也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砸了自己的舞台,因為那傷害性是會比沒有那個舞台的殺傷力更大。
整體來看,不論在國內或者國外,態度是最重要的。國內的選課也很自由,有些人選修比較艱深的課程,有些人選修比較輕鬆的課程。在事務所裡,也常發覺,台灣區的同學混在一起,國外區的同學混在一起。但蠻多同仁出國兩年回來語文並沒有進步,工作能力也未必突出,對於自己的舞台反而是很傷的。
Michelle:
覺得無論在國內外差別不大,最主要是語言的部分。語言好才有很大的加分作用。自己有沒有世界觀,國際觀及語言能力這才是重要的關鍵。
Sophie:
自己在查帳部門主要負責外商公司,但即使是那些主要查核國內上市櫃公司的同事,也常需要與國外子公司管理階層或國外會計師溝通,因此英文絕對影響你一輩子的就業競爭力。我自己在事務所的第五年,雖然不常加班,但也沒有因此就每天回家看電視,只要有空閒時間,就去地球村上課。很多人懷疑這些英文補習班的有效性,其實有沒有用,最重要還是要視個人投入的程度。因為事務所的工作很多時間花在與別人communicate,英文能力提高無形中也可以增加自信心。
Q: 為什麼會想繼續留在CPA firm?
Sophie:
事務所工作雖然辛苦,但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跟你同年齡的人很多,這種情況在其他行業很難遇到,而事務所又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的公司、不同的產業,要同時面對不同的客戶,有很多時間可以學習,對我而言,事務所是一個學習型組織,如果心態積極,個人成長空間會很大。另一方面,我覺得我在事務所交到這輩子最好的朋友,而且是很多個好朋有;不只是同年紀的人,長我幾歲的經理和會計師(比如Winston)都是我的貴人,是那種當你遇到人生任何重大抉擇時,會第一個想到要去consult的人。就實際面來說,會計界很小,在事務所待個幾年,人脈就很可觀。
Winston:
比較認識我的人知道,我的興趣是教書,也一直有在學校兼課,在事務所負責很多training的工作。喜歡教書主要是因為學校的老師有兩個特質很吸引我,第一,面對年輕的學生,相對於同年齡的人,老師的心態上比較年輕;再來就是可以讓人保持學習新的東西。
當初唸完碩士班會先進事務所的原因是想先讓license可以用,而不要等到唸完博士班再進去作staff,後來因緣際會就留下來,直到升任合夥人。其實我不建議只待兩年,因為那時往往學習曲線還沒上升到最高點,雖然到最後沒能去念博士班,但也不會後悔,因為事務所也有很多學習空間,跟過去傳統的會計已經不同,會計產業的角色每年在改變,每年都有新東西要學,面對這些壓力來源,重點是你的心態,學習一樣可以甘之如飴。
我最常跟年輕人講的就是,不管你到哪一行去,每一行都有甘跟苦,常常看到很多同事退到外面,有的做得不錯就留下去,有的比較懷念事務所單純又有挑戰性的環境又會再回來。不管你換到什麼環境,要知道你的目的是什麼,相對的對價又是什麼,這兩者要擺在心裡同時權衡,否則當你遇到一些代價的時候,沒有注意到你的目的是什麼,碰到挫折就打退堂鼓,這樣子是很可惜的。
Q:台灣和美國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環境的比較?
Winston:
之前在KPMG舊金山分所做了一年半,就我的觀察,台灣的事務所工作時間較長,相對地同事之間感情比較好,像親人;在舊金山分所通常加班到八九點就差不多了,同事間比較重視私人生活,閒暇時間會拿去陪家人。而工作內容上,台灣的會計師事務所受到早期稅務簽證的影響,較重視憑證主義,加上台灣企業很依賴會計師,去幫他編報表調分錄,這個狀況之下可以發現台灣的從業人員,會計都很強,但是分析比較差。相對地像我在美國的同事,剛接觸一家公司,第一句就先問這是一家什麼樣的行業,他為什麼會賺錢,這家公司比他同業好的地方在哪裡,分析能力都很強,這就是現在台灣四大都有在推動business audit的概念,把憑證主義扭轉成分析整個大環境對企業的影響,從查帳過程中瞭解客戶的model、business cycle等。其實這幾年來會計產業遭受很大的衝擊,從美國的安隆案開始,到台灣也跟著出了好幾個問題,美國因應這些改變到最後發現,會計好像已經不是以前那麼呆板的工作,環境一直在改變,accountant扮演的角色也跟著改變。
Q: 出國念MS-tax的發展機會?
Michelle:
交換到伊利諾念會計碩士時,原本想多拿一些finance的課程,但是發現沒有什麼吸引我的課程,後來想到在台大碩士班的時候,曾經修過美國稅法,當時也沒有特別想修了美國稅法回台灣可以怎麼樣,只是認為來了美國應該上點在台灣學不到的東西,所以就去修課了。通常念MS-tax的都是直接升上去的美國大學生,有時候壓力還蠻大的,但過了期中考發現成績不錯,台灣人果然還是蠻會唸書的,不那麼擔心的狀況下,兩個學期修了不少稅的課程。順帶一提,剛去美國一定會有些擔心和害怕,但要告訴自己,人的適應力是很強的,一定可以逐漸上軌道,適應新的環境。
我曾經和稅的director討論過要不要多留一個學期把MS-tax的學位也拿到,他的建議是如果真的有心要走這條路,可以考慮去念law school,在法律理論上會比較扎實,將來不論在美國或回台灣找工作應該都滿吃香的,當然相對而言回台灣的話出路會比較窄,可能都是進事務所,但是有這樣能力的人和競爭者也比較少,有心要走這方面的話,這將會是比較辛苦的路,但是肯努力的話絕對是會很優秀的。
Q: 到底要先工作再出國進修,還是直接先申請會計碩士出去念了之後再進事務所?
Michelle:
剛剛提問者有說一句話:讀書要趁年輕,這句話我是贊成的,但就我自己的經驗而言,即使工作到現在,還是有很多新東西要學習,真的是那句話︰活到老、學到老,而讀書「不一定」一定要趁年輕。如果每一年工作的過程中,你都可以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譬如說我今年要考到會計師,下一年要考CIA,再下一年要考營業員、分析師…,並不是說一定要考到這些執照,只是希望自己的腦筋能夠保持在有吸取新知識的狀態。我想強調的是,你什麼時候去唸書都來得及,不用因為害怕年紀大了不能唸書的這個理由,而急急忙忙就出國了,我認識一個台大土木系的學長,當初他就是近30歲才轉行到會計,不過他在補習班補了一年,28歲就先考上會計師了,現在自己開了一家小型事務所,從他的身上真的可以驗證活到老、學到老。
因此,假如你確定想走會計這一行,但是還沒確定其中有興趣的是那一方面,那我會建議你,真的有一點工作經驗再出去念書會比較好。雖然工作經驗對於能不能申請到好的會計碩士不是那麼重要,也很多人是應屆畢業直接去念,但實務經驗可以幫助你發覺自己的興趣,如果將來也想留在美國進事務所工作,那在台灣四大做過的經驗,對你找工作也會比較有利,因此我認為能夠先在台灣有一兩年的經驗,對於未來的學習跟就職都會有不錯的幫助。
Q: 工作了一陣子想轉行,最終想從事consulting的工作,但之前完全沒有會計的背景,要從頭來過嗎?
Winston:
我們常常會建議別人怎麼做比較好,但事實上,那並不一定是唯一的一條路,就像工作經驗的累積,不是非得從會計師事務所而來,就consultant而言,事務所在找人時也不會全由審計部門出來,只是說對於一個會計系剛畢業的人,事務所審計的工作經驗可以幫助他快速看許多產業,管道比較多罷了,而如果你已經先走到某一個產業內,對某個領域比較熟悉,那些工作經驗一定也幫助你學習了一些專業知識。
因為我最近有面試一些已經有幾年工作經驗的人,想要從staff做起,我會建議要好好考慮,是要完全放棄你先前的經驗,然後從零開始,還是要把你先前走過的路扭轉過來,在起跑點前面一點,進事務所不是一定要從audit開始,事務所裡面還有不同的空間是可以發揮的,不一定要由審計部門的小朋友開始做起。我講這些不是就年齡的考量上來說,而是真的要想清楚會不會浪費先前走過的路,還是那些經驗是可以利用的,因為年齡差距的問題是在於自身的心態,不用那麼擔心。
Michelle:
補充一下先前提到的土木系學長的例子,他30歲進事務所時是從entry level開始做,但因為他很努力,表現也很好,所以中間都有跳升,加上他進去之後並不是很在意年紀的問題,也願意向年齡比自己小的人請教問題,所以我想如果你表現真的很好的話,主管也會promote,中間有幾個level是可以跳過的。
Q: 若想先有工作經驗再出國,時間安排應如何規劃較適當?
Eliza:
以我自己的例子,是在KPMG工作一年之後想出去唸書,就毅然離職,全心準備GMAT及TOEFL,七月中或八月離職,前三個月全心補習及準備考試,之後三個月準備申請文件,準備文件相較之下較為複雜,後半年不想讓自己閒下來,就去台大找助理工作,若有心出國唸會計方面,我認為工作1~2年就已足夠,決定要出國時就全心準備,應沒有delay問題。若有在四大事務所工作經驗,對於申請學校也會有一點優勢。
Eric:
有朋友的例子供大家參考:他先在事務所工作二年,年報及稅報做完後離職,專心準備考試及申請文件,年底將文件丟出去,一月時回原事務所做Temp拿時薪,做到忙季結束,正好出國,時間上有效率也沒有浪費。
Winston:
我本身組上也有相似例子,優點是可以專心準備考試,出國前半年工作在履歷表上也較有幫助,實務上確有一些例子,至於工作多久再出國較適合,學習困難度會隨年齡增長而遞增,但可分享的經驗會隨工作經驗累積而更多,二者須自己取捨折衷點,以事務所的角度較,不建議大家只做一年,因第一年的工作內容不足以讓同學在唸研究所期間與其他同學交換,最好是有做到in-charge經驗。
Q: 選擇MSA&MBA的考量
Michelle:
與個人生涯規劃有關,MBA有很多與大企業接觸機會,上課方式也較活潑,很多是討論case,可幫助你從business角度看東西,但也不是唸MBA就不能從事accounting方面工作,同樣的,雖然唸accounting,若你的個人特質適合走business領域,未來工作機會也不會只侷限在accounting,所以要唸什麼樣的program應考量自己的興趣、預算及個人未來規劃,至於如何選擇學校,建議上學校網站看各校的發展重點與課程規劃,配合自己的人生規劃。
Q: 若以未來留在美國工作為考量,學校的排名與location是否對找工作有影響?
Michelle:
以我本身的了解,美國公司相當重視排名,因此學校排名會有一定影響,若想進入好的公司,建議慎選學校,至於location較不重要,很多好的學校都在偏僻的地方。很多大公司也都會主動到學校找人,學校也會提供相關網站讓學生刊登履歷。
Q: 美國會計師各州差異與參加國內會計師考試若想申請免試有何相關規定?
Eric:
考CPA時選州要注意當地的發照制度,現有二種發照制度,一種是只發一種照—certificate,是會計師證書及會計師執業證書二合一,上有有效期限(每州期限不同),另一種發certificate外,若要執業還會發一張license載有有效期限,無論哪一種,都必須持續進修才能換照。若參加國內會計師考試想申請免試部分科目,必須檢附執業證書、相關法規的中文,手續相當麻煩,須先了解相關規定。另外各州發給certificate及license的規定各有不同,對於工作經驗的要求也不同,建議同學參加考試前先清楚各州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