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offer 很開心,要做決定卻是很痛苦的,特別是兩間學校不相上下的時候. ( 其實說不相上下,應該也是好決定,反正去哪間都差不多,找人猜拳就好啦...阿...不小心說溜嘴了

有很多朋友知道我前一個月很痛苦,但是我現在已經做了決定,我想有些人很好奇我最後怎麼決定的,我想也有一些人,現在正面臨做抉擇的痛苦,所以在這邊分享一下
在二月中的時候,同時拿到兩間學校的offer,一間在美國,一間在澳洲,由於兩間學校都很不錯,但是地點卻是大大不同,我在此提供我這一個多月來做決定的步驟
step 1 : 整體費用比較
step 2 : 基本比較,國際學生比例,國家數,開課項目
step 3 : 尋找current student or 校友
step 4 : 打聽想要就讀領域的師資
step 5 : 其他領域師資,客座教授or自己學校的教授,比例為何
step 6 : 與當地企業的關係
step 7 : 是否容易找到internship
step 8 : 咖啡店PO文,詢問各方意見 (好心人還不少)
step 9 : 有沒有consulting course 可與當地企業合作做project
step 10 : 學校提供的financial support,TA,RA,Scholarship
step 11: 請current student 指出學校的缺點及強項
step 12: 未來找工作學校可提供的協助
step 13: 咖啡店自己推文 ( ha!)
step 14: 未來"回台"找工作,學校的幫助
step 15: 氣候,溫度,溼度,飛機飛行時數,時差
step 16: 咖啡店收集念US那間學校的原因(看看別人是怎麼想的)
step 17: 認識未來可能的同學 (純聊天...因為快瘋了)
step 18: 第一次問神 (還是請媽媽去問的,算命的還說澳洲的讚,還豎起大拇指呢!)
step 19: 學校客座教授是否有固定的office hour
step 20: 教學品質,學生資質
step 21: 學校case competition 的相關事宜
step 22: 詢問MBA學生念MBA最重要的是什麼 ---( 一致回答 : 找到好工作!!)
step 23: 詢問學校Career center 提供的協助
step 24: 尋找喜歡的企業與該校的關係
step 25: 學校周邊生活機能
step 26: 商學院的硬體設備,電腦好不好,新不新,有沒有無線網路
step 27: 校園美不美,商學院跟校區的距離
step 28: 商學院建築年份 ( 相信我,這真的是一個很蠢的比較項目)
step 29: 到無名尋找學生日記及學校照片
step 30: 找老闆吃飯,聽聽老闆的意見
step 31: 美國學校的校方來訪,狂問問題,學生比例,今年招生狀況...等
step 32: 要求澳洲校方面試(這間學校不用面試,但是可以要求面試,來詢問問題)
step 33: 第二次問神 (糟糕! 兩次問的結果不一樣 Orz)
step 34: 跟朋友吃飯,詢問朋友意見,把朋友弄混,Ha!
step 35: ( final step !!) 找朋友猜拳 ! YA! Minnesota 贏了! 就這樣了, 這個結果跟第二次問神是一致的,三戰兩勝~~~
好吧....我是來亂的......
以上35個步驟瘋狂比較是真的,但是在這邊分享不是要大家像我一樣,反而是要大家千萬不要像我一樣 ( 我想應該也不會有,真是偏執狂阿....)
比較了一堆只會越比越亂,我還曾經一度想要飛到學校去看看,不過我想就算去了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改變.
我的心得是,只要比較一項你覺得最重要的就好了
最後我做決定的關鍵因素,是有一間我想進的公司,跟Minnesota的關係很好,所以我就決定了,其實我想近的那個行業,在澳洲應該也有很多很好的公司,但是我決定不在比較了. 這是其一,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澳洲的MBA讓我覺得沒有系統,感覺起來好像美國有的她都有,但是零零散散沒有組織性,效率也不好,雖然當地的工作步調可能沒這麼快,所以回應總是很慢,也不會事先預想到學生的需求,但是我想這也可以當作我跟這間學校的個性不合.
基於以上兩點,就做了決定了!
上述35個步驟只是不知所措時,做的偏執比較 呵呵
與大家分享之,
希望每個在困惑的人,都能儘快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