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回覆這篇主題什麼是永凍土呢?
永凍土由土壤濕氣含量、疊加的雪蓋子, 或地點不定義; 它由溫度單一地定義。任一岩石或土壤餘留在或在0.C 之下二或更多年是永凍土。永凍土可能包含百分之30 冰, 或實際沒有冰根本。它可能由雪幾米, 或一點點或沒有雪躺在上面。瞭解的永凍土是不僅重要對土木工程並且建築學, 這並且是學習全球性變化和保護環境的一關鍵的部份在冷的地區上。
大氣中的氣候是決定永久凍土層的存在的主要的要素。然而,永久凍土層的空間性的分配,厚,和溫度在地面的溫度非常依存著。和氣候有很大的關聯,不過,在地面的溫度根據植物類型和密度等等的其他的幾個環境主要原因帶來影響,積雪,排水,和土類型要。
Permafrost,土壤中混有水冰後固化成岩石狀,西伯利亞境內的雅庫次克地區,每到冬天,氣溫就會大幅降低到攝氏零下四、五十度。在這種低溫下,當地已經冷到連地下數百公尺深的土都完全結凍,這樣的陸地即稱作「永凍土」。
【大紀元8月12日訊】〔自由時報編譯張其賢╱綜合報導〕科學家發現,西伯利亞的永凍土正出現萬年來首度的解凍情形。由於永凍土下蓄積了七百多億噸的超級溫室氣體甲烷,環保人士呼籲世人趕快採取行動,切莫讓地球暖化到達「傾斜點」,否則永凍土一旦大幅解凍,地球暖化將失控,氣候災難將一發不可收拾。
據英國衛報報導,11日出刊的「新科學家」雜誌刊登了俄國托木斯克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基爾波丁和英國牛津大學科學家瑪肯德的一項發現:西伯利亞西部一片一萬多年前形成、面積約一百萬平方公里的永凍土,最近開始融化,變成佈滿泥沼和淺湖的破碎地形,有些泥沼和淺湖的直徑甚至超過一公里。
基爾波丁表示,這是一場「恐怕難以逆轉,肯定和氣候暖化有關」的「生態巨變」,估計解凍情形約從三、四年前開始。今年5月,美國阿拉斯加大學科學家凱蒂‧華特表示,她的研究團隊發現西伯利亞東部的永凍土開始融化形成「熱點」,甲烷氣泡從泥沼中源源湧出,使附近地表即使在隆冬也難以結凍。
上述永凍土地區,乃是世界最大的泥煤田所在地。這片泥煤田自從冰河時期在一萬一千年前結束以來,就不斷在產生甲烷,並以晶籠化合物的形態蓄積在土內。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科學家史密斯估計,這些甲烷可能高達七百多億噸,相當於全世界土壤中甲烷存量的四分之一。
英國氣象局科學家錫區表示,永凍土至少需要幾十年才會完全解凍,因此甲烷不會一下子逸入大氣。不過他估計,就算這些甲烷以一百年的時間完全逸出,每年也會把七億噸的碳送入大氣形成二氧化碳,導致全球暖化程度增加十%到二十五%。
2001年公佈的一份主要國際報告預測,依全球已知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推算,地球溫度將在一九九○年到二一○○年之間上升攝氏一‧四到五‧八度,但此一預測並未納入這些甲烷的排放。科學家現在警告,此一預測可能會因為永凍土的解凍而向上修正。
凍土包括上下兩層:上面是冬季結凍、夏季融化的活動層;下面是長年結凍的永凍層。當冬季凍結的深度大於夏季融化的深度時,凍土層就能常年存在,形成多年凍土。如土層的散熱量長期大於吸熱量,凍土層繼續向深處發展,不斷變厚、擴大。假如土層吸熱量大於放熱量,凍土層又會不斷退化變薄,以至消失。它廣泛分佈在高緯度及高山地區,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以上。我國多年凍土分佈面積約達250萬平方千米,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和西北高山地區,大多連續.成片;東北、內蒙古的凍土則呈「島」狀分佈。
土層的凍結與融化,不僅會改變土質的結構,使土層體積發生變化,而且會發生水分轉移,容易引起道路翻漿.建築變形、邊坡滑塌等一系列現象。在凍土區進行建設,必須注意到這些影響,在事先作好調查研究,采取預防措施,以避免損失。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 ... 5092917193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 ... 508141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