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常常上傷心咖啡店,托福也考了很多次,可是這卻是我第一次提供機經,原因很簡單,其實是因為我的程度實在是太差了,尤其時前幾次的考試,根本不知道閱讀在考些什麼。這一次,是我第一次鼓起勇氣,用我爛爛的成績跟大家分享,一方面是對自己的成績,終於有了一點信心了,一方面是想鼓勵一些程度不好的朋友。我不知道這個版上是不是還隱藏了一些默默的版友,跟我一樣因為成績太差,總是不敢將自己的考試心得寫出來,但是我相信應該沒有人的程度會比我還差。
我是一個有考試障礙的傢伙,求學的路上,舉凡月考、競試,到高中聯考與大學聯考,可算是考試的「常敗軍」。成績雖然一直是平平,可是只要碰到考試,莫名的障礙卻讓我原本就不起眼的成績更加少的可憐。高中聯考與大學聯考都因此進了重考班,可想而知我的程度有多麼的差。而這樣的我,在年過30之後,竟決定要出國唸書。
說出來不怕大家笑,我從前年12月就開始補習,補完托福之後又趕著補GRE,一直補到去年的六月才結束。不過由於做的是服務業,需要輪早晚班及周末假日,所以那段時間為了配合補習,早晚班亂跳加上補習,根本沒有時間唸書。但是在男友的逼迫之下,我在六月補完習之後,去考了第一次的托福,成績大約是140。後來,決定換了工作,是穩定上下班的工作,也終於比較有點時間唸書,在去年底的時候,考了第二次,成績大約是170。今年過完農曆年,已經火燒屁股了,我才下定決定辭掉工作,專心的當個米蟲,準備考試。今天是我第五次考托福,成績是 21/ ? ~ 28/ 24 180~243,寫出來不是要炫耀(這種成績應該沒有辦法炫燿吧!)只是想鼓勵大家,如果我可以,相信你們也都一定可以!大家一起加油吧!
聽力:只記得有一題是 P.186美國的新音樂WA-WAN,可以參考下面的網址增加背景知識 http://www.pbs.org/wnet/ihas/composer/farwell.html
閱讀:
P.605 古生物的發展(引述前人JJ)
原始動物的locomotion(主題),多少年以前,人們從化石中發現魚出現在陸地上。接著說這種魚是怎樣利用它的兩隻魚鯽和胃來在陸地上運動的。接著在某個世紀結束的時候(有題,問什麼時侯兩棲動物出現在陸地上),有化石表兩棲動物出現了。到了某個時間,兩棲動物的化石減少,爬行動物的化石增多。說爬行動物又是怎麼運動的。又到了某個時間恐龍開始出現了,開始的恐龍是兩隻腳走路的,因為他們身體很輕,運動又很快,兩隻手可以用來做別的事情。隨著恐龍的體積變大,它們兩隻腳已經不能支撐了,所以變成了四隻腳走路。
Q1:主旨? A: locomotion.
Q2:兩棲類的足跡最早何時被發現?
Q3:兩棲類的行走特色? A: short stride=short steps
Q4:推論題:從某時代到某時代,爬蟲類怎樣? A:爬蟲類在乾地(dry land)上繁衍。
Q5:點句題:兩棲類足跡幾乎消失? A:點提到兩棲類必須一段時間回到水裡保持表皮濕度那一句。
Q6:except題:恐龍(兩腳)為其帶來除了下列哪項以外的優勢? A:選增加的重量與力量。(選項有speed,agility,free forelimb to do more than one thing文中可找到)
單字題:crawled=movement
cwiftly=quickly
P.70 伊利運河興建帶動發展(綜合前人JJ)
有關於運河的建設,紐約州的哈德遜運河的Eric canal帶動第二波sceond stage工業發展,舉一堆工業為例.使New York變成重要商業中心連結歐亞兩州的trading, 其中有提到canal建好後有19000ships 在那裡跑代表啥意思,我選運河被使用的heavily. 另外也因為運河建好的關係,可以再另外的地方種好作物再透過運河的低transprotion fee出來賣的更cheaply.這樣的情形造成紐約轉型種其他作物如fruits...(有考為何改種其他crops). Eric canal深入到湖區建立紐約商業的地位
Q1:主旨題: Eric canal對紐約的經濟和運輸產生重大影響
Q2: 19000ships 在那裡跑代表啥意思 A:我選運河被使用的heavily
Q3:文中提到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代表產業 A:sugar refining
Q4:紐約有歐亞兩州的trading代表啥意思 A:我選紐約是經濟中心那一個
Q5:東北部(我印象好像是說紐約)以前有breadbasket之稱所謂何來A:它從前產很多小麥
Q6:為什麼東北部個州農業會轉型 A:因為運河讓中部平原可以大量產小麥廉價運出來賣
P.10 白令海峽(綜合前人JJ)
遠古人類如何從亞洲遷移到北美洲?兩地最近的地方是白令海峽,所以應是透過這裡遷移到北美的,雖說距離不遠,還是有相當的距離要越過這個嚴寒的地區。現代有現代化的船隻可以輕鬆的穿越但遠古時代可沒有。雖然他們可能可以坐raft穿越此海峽,但是要穿越這個冰冷的海域仍然是十分危險而不太可能的(考了perilous=dangerous)
後來研究發現其實他們並不需要橫渡這水域,北美和亞洲之間在冰河擴張達到最高峰時,(maximum= greatest size)的時候,水面下降了90公尺,比現在的白令海峽深度還低(60公尺),因此這塊陸橋就露出來了,人類可直接跨過而不需靠船隻。
這塊陸橋被稱作bridge但其實是有點misleading(=erroneous)的,因為實際上他很寬,應該被叫做是subcontinent(有題)才對。另外當時因為陸地出現,因此來自北極的洋流無法南下,而從日本上來的暖洋流會經過這塊大陸的南岸,因此當時此大陸南部的的天氣是比現在要來的溫暖的(考題,選出乎預料那個)
Q1:主旨題
Q2:很長..但是第一段可解出
Q3:什麼時候是冰河擴張的巔峰時期? A:P麼開頭的就對
Q4:作者提到水面下降了90公尺,比現在的白令海峽深度還低(60公尺)這些是用來.. A:講陸橋的形成
Q5:這塊陸橋是? A:subcontinent
Q6:最後一段提到另外陸橋的出現造成? A:而從日本上來的暖洋流會經過這塊大陸的南岸,因此當時此大陸南部的的天氣是比現在要來的溫暖的
單字題:misleading=inaccurate(今天考的選項), erroneous(上次考的選項)
emergence=appearance
comprising=froming
maximum=greatest size
perilous=dangerous
P.325
能源的發展(綜合前人JJ)
第一段 1830-1930年間,美國的能源經歷了三個階段:水、蒸氣、電能,
最早是水車發電,發電廠必須位於河邊,且發電量的大小受限於河流的speed與volumes,所以即使他們在當時供給大部分的紡織業能源,造就了紡織業的發達,但還是有限,不過好處是很環保,不會製造污染,與大自然很協調。
接下來就出現蒸汽(vapour)發電,由於需要使用煤炭燃燒,蒸汽發電廠( steam generating station)都設在鐵路附近,規模也比較大,但他們主宰了環境,由於燃燒煤炭造成了污染,被大家感到不悅,但還是一個重要的電力發展里程碑。
而現代的電力廠規模也很大,卻非常的乾淨、安靜而且也很環保,不會造成污染,優美的廠房建築也變成觀光景點,作者引用一個作家的話在最後一段,[是為了表明人們對現代電力廠的歡迎態度]
Q1:發電量的大小受限於? A:河流的speed與volumes
Q2:紡織廠的地點? A:發電廠必須位於河邊
Q3:有關textile factory 的 infere? A:由水能提供能源
Q4:三種能源的共通性?A:提供能源
Q5:插入句(雖然爭氣污染很嚴重,但美國人相信以後的科技會克服) A:插在有說到燒煤碳污染的後面,不難找
單字題:Serene=calm
Antiseptic=clean
作文:124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it is more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study history and literature than it is for them to study science and mathema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