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分享一下,前幾天我可考試了內容,內容不多,題目答案大家參考
LECTURE
1.海底生物的發聲
Q1:教授說魚類也是用聲音來溝通的, 魚類聲音主要用來吸引異性和交配Q2:研究魚類聲音的用處,1、研究魚類行為, 2、 瞭解魚類的健康狀況。
Q3:周圍的居民聽到 noise, 不知道是哪里發出的,還以為是周圍
Electronic line
2.美國鐵路系統的發展
Q1:有一位什麼人的影響的什麼(忘了)
Q2:大幅發展的區域(雙選)? 西部、南部
3.太陽的照射與氣溫的關係
Q1:有一題配合提,說明太陽照射入地球的順序
4.中世紀的音樂
Q1:為何學生喜歡這一種音樂(雙選)? 1.喜歡這種主題 2.學生有學拉丁
Q2:哪一種音樂有動物表演的? M開頭的
READING
1.北美NORSE人的錯誤遺址
說明NORSE的遺址是錯誤的,有很多原因
2.印地安人的紀念物的製作(crest pole)
如何選一顆樹製作紀念物..
Q1.為何提到河邊或海邊? 因為樹太大,河邊容易運送
Q2.運用木炭做啥? 上色
Q3.”working in process” 指工作尚未結束
3.熱帶雨林的濫伐deforestation(pp584)
一開始說明地球的雨林(tropical forest)有多大,人類為應用土地(農業等等之類)不斷的濫伐雨林,所以就有兩個計畫在研究雨林的減少,其中就這兩篇因為調查的標準的不同產生落差意見不一,不過都證實是deforestation的問題,後來就有人提出警告,依現行濫閥的速度,到2010後,地球的雨林就被伐光了.....
大意是這樣..題目的部分並沒有特別記..所以請大家包含一下
Q1:主旨
Q2:為何兩篇的projections不一樣 ?標準不同
Q3:為何2010年雨林就沒?
Q4:estimate=? (projection, descrption,
Q5:為何提到一些雨林分部的地區 ? 我認為是說明人口集中之地(參考)
Q6:造成雨林破壞的原因except? 我選火山活動
4.冰河的形成(威斯康辛州的冰河)
Q1:形成冰河的第一個理論? 地球和太陽的距離
Q2:科學家說明? 下一個冰河時期未來會再來
WORDS
take place = occur
trigger = start
technique = method
remnant = remain
diligently= carefully
converging = consternating
exhaust = use up
burgeon = explain
Postulate =
estimate =
scrutiny =exam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