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心情沮喪,但是基於回饋的心,
我還是分享給大家今天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長聽
1. 地球溫度與太陽的關係p.483
2. 新聞寫作的發展 p.366
3. 重視實用性的建築師: p.289
對不起, 剩下一篇我已經還給ETS了
閱讀
1. 以化石做地層定年: p.453
2. 美國的時間: p.133
3. 研究鳥類來開發飛行技術: p.387
在提到希臘神話中的Dexxx例子(舉出人類需多寬及厚的翅膀才能飛)中有一個單字”commit” to Dexxx……….(選項有1. represent 2. copy )
這個答案我不確定
4. 有一篇機經沒有, 地震紀錄法: p.441

講地震儀,之前是畫在紙上的(semis graph),但是現在則是電子化(semis meter),所以,科學家不必像以前一樣,還要到各地的測量所去拍很多本來儲存在微卷裏面的資料,而且還發展了新的模型/地震,以前測量地震是用針去畫圖,但是現在呢有更先進的數位化設備,因為先進的數位技術,所以地震專家不用在辛苦的跑到各地收集那些散落在各地的資訊,在帶回家one by one的研究,只要簡單透過網路就可以研究.因為這個技術所以使大家對地震的瞭解(進而瞭解地球構造)有大幅進展.然後就在美國的兩端有兩批研究學者同時都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她們competiting against time and against another group(有題問這句話in order to....?)最後說因為她們的研究讓大家對地球的開始有更深入的瞭解.
以前地震學家測量地震要用畫的,要親自跑到地震過的地方去作測量,現在有了電腦地動儀,再不用麻煩囉~甚至還可收集大量的資料讓科學家有可能進一步瞭解地震的特性呢!(切記:科學家蒐集大量資料是為啥?第一次看險被騙去,錯選預測地震.檢查時發現答案是為『瞭解地震的特性』!)
Q1.主旨? A.:新的科技對測量地震方法的改良 or 談seismograph及seismodimeter的差別
Q2.兩者(傳統測震儀seismograph跟新的科技地震儀seismometer)最大的差異在? A.資料的儲存方式
(新的地震儀是用電腦儲存,運算快速,1970年傳統測震儀需要工作人員由一個測站跑到另一個測站,然後蒐集各測站的檔案資料再花時間解讀)
Q3.科學家蒐集大量資料是為啥? A.瞭解地震的特性
Q4.這句話(她們competiting against time and against another group)in order to...? A.(在美國的兩端有兩批研究學者同時都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Q5.地理學家可望用新的儀器資料驗證他們對地球的理論
(因為她們的研究讓大家對地球的開始有更深入的瞭解 )
Q6. shudder (發抖) = tremor (震動)
最後給版友們加油 不要再捐錢給ETS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