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我知道來這版的多數都是期望去北美的
不過...我實在是蠻想推薦一下我們學校 所以我來了
香港中文大學(CUHK)在香港有著最長的歷史 最多的校友 最多種類的MBA program(FT PT週末班 PT夜間班 深圳班 北京班 EMBA ONEMBA 台北EMBA 等 ) 以及最多的Msc
不過這些都不是大重點
重點是今年MBA office實在是多了很多有趣的東西
先是找了專門的marketing and student recruiting director
然後之後還有在HR經驗二十多年 進來負責找corporate recruitors來的director要進來
這些都是以往沒有 今年大舉增加的
我們有BAH 社會創業競賽 是個進顧問業的好機會
我們固定參加Loreal的比賽 行銷的這個不能錯過
我們有mentorship, 每一個mentor都是很資深的高階管理人 MB EVP CEO等都有 跟他們要工作也許是太遠 但是從他們身上可以學很多 也可以多多問他們"有意義"的問題
我們還有跟HEC的雙學位機會 今年還要再增加雙學位學校 (礙於機密考量 這部份還不能說 十一月左右會正式宣佈) 意思就是我們的學生想去國外多花八個月或是一年 拿到一個全球排名Top30的mba 又多了新的選擇
多選擇有啥好處? 好處就是如果搵不佐好工 還可以到國外再找新機會 多international explosure是很好的
今天google來辦招生event了
下週會有Deloitte, 其他四大, HSBC, Barclays等
之後Microsoft也會來 因為去年學長去intern表現的很好 他們很願意再來一次撿人才
今天收到信 Goldman Sachs邀請我們下下禮拜去他們辦公室坐坐
so... ? 你還能期待些什麼?
當然 我要說的是 香港給出的職缺多為大中華區 上班地點可能是北京 上海 也有可能是香港本地
對於"期待跟美國同等薪資的人"來說 不用想 一定不可能 我幹麻付你US pay呢 不過把美國那恐怖的房價物價以及恐怖的四成稅率算回去 在這邊就業不一定不划算 然而機會呢? 這邊市場成長的機會卻是更大的
你覺得你在美國花了四百萬拿到一個mba然後去跟那些當地白人競爭當地機會 用著自己不熟悉的語言 對著不熟悉的環境 打贏那些小白人們機會有多大? 不論他們比你笨或是比你聰明 專業能力強或弱 光是"文化"這兩個字就先讓你輸了一半 好 你努力擠進去了之後 再度面對各種天花板層層壓
如果申請到了M7 , Top15, 這些學校可以給予你的機會很多 尤其有進顧問公司以及IB的光環 那也就罷了
如果申請不到呢? regional schools能給予的機會有多少?
念完書回台灣? 看看台灣有多少職缺是你想要的
我104開了下去會理我的都是保險公司 哈~
然而我們學校 (中大) 可以給予的絕對是大中華區一等一的就業機會 在地就地緣找工作 同級的科大港大 以及上海的中歐長江 北京的BIMBA等也都有這種優勢 對於這邊的外商來說 他們實在是需要中英雙通的人幫忙打天下 我再這邊也一直提供學校不少建議 (大家應該知道我意見特多) 今年學校也很努力的把各種資源都盡量生給我們
至於課程
課程面目前都蠻不錯的啦 只是壓力挺大 東西很多 >< 我們會計老師 統計老師 財務老師 經濟學老師全都是有在國外任教過經驗的 策略管理更誇張
哈佛碩士劍橋博士的大牛@@
所以 歡迎對在大中華區就業有興趣的人們來我們學校 來campus visit也都行 要來參加我們上課應該也沒啥問題
--
補充
強烈建議對金融業有興趣的同學來念 真的 因為這邊這些工作實在太多了
一片欣欣向榮 像我這對finance完全想睡覺的門外漢就享受不到這好處了
我就直說吧
Pros:
1. 去北美要花至少400萬 到香港有獎金的話頂多花100萬2. 沒錯 中大學歷要跟Top15打 勝率確實低
但是local connection會有不少可爭取的機會 ( be proactive then you may get it) 學歷上跟Top15之後的學校打差異就不大
3. 要體驗國外人生 有四個月的exchange 不用多繳學費
4. 香港景氣還在上昇 念過mba的人都知道 景氣 DOES matters...
cons1: 能選修的課較少 畢竟沒辦法跟人家動則500以上的Top15比
cons2: 金融業之外的就業機會比較鳥 得多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