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preg_replace(): The /e modifier is deprecated, use preg_replace_callback instead in /home/formosam/public_html/phpBB3/includes/bbcode.php on line 112

Deprecated: preg_replace(): The /e modifier is deprecated, use preg_replace_callback instead in /home/formosam/public_html/phpBB3/includes/bbcode.php on line 112

Deprecated: preg_replace(): The /e modifier is deprecated, use preg_replace_callback instead in /home/formosam/public_html/phpBB3/includes/bbcode.php on line 112
FormosaMBA 傷心咖啡店 • 檢視主題 - GWD12-29

GWD12-29

邏輯思維的訓練,考試戰場上的對決

版主: shpassion, Traver0818

文章donahue922 » 2006-02-09 15:50

提出自己的意見供大家參考,
這題我選A

前提理由:

最主要是因為題目中提到是以
"the past hundred years"
"含鹽量增加的幅度"
"基準"來測量
"至目前為止海洋從開始到現在的含鹽量總增加幅度中"
"共有幾個這樣的幅度",
並以此來當作地球海洋age的判定。

選項上來說:

A很明確的告訴我們
"the past hundred years"的
"含鹽量增加的幅度"
並沒有特別多的情形,也就是比較的基準是正確的,

但B,他描述的是河流中salt level 在任何時間點都一樣,但他並沒有
告知"dissolve salt"在河流中是否都一樣,就題目所述,加入海中的
應該是"dissolve salt",所以這個選項其實應該是用來混淆的。

而E,有沒有生物來消耗鹽似乎是沒有關係,因為就算有,它的量也因為每
個時間的量消耗可能是一樣的(因為海洋生物的消耗不像人類消食物一樣可
能會因為時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消耗幅度),而不會影響到最後比較基準有
任何錯誤,所以其實這個因素是可以被排除的,也可以說這個選項交代的並
不夠清楚。

這只是我的想法,有問題歡迎提出討論喔~
donahue922
中級會員
中級會員
 
文章: 94
註冊時間: 2005-10-07 21:57

文章donahue922 » 2006-02-09 16:56

我想再用數學舉例的方法來補充一下我剛剛的說法,

假設海洋從開始到現在累積了200的鹽的量
但在最近這100年中,增加的幅度是10(由190到200)
所以題目說,我們可以從這樣推出海洋是100*(200/10)=2000歲

A的說法是說,最近這100年並沒有變成增加的幅度是20,
如果有,但其他時間的增加幅度不變,那算出來的歲數就不正確,
這樣算出來會變成100*(200/20)=1000歲

E的話,如果每個時期的生物消耗量2,會讓海洋的增加幅度變成8,
那其實海洋到現在不會累積到200的量,而會累積到160,
這樣算出來會變成100*(160/8)=2000歲
donahue922
中級會員
中級會員
 
文章: 94
註冊時間: 2005-10-07 21:57

文章shoulo » 2006-09-26 20:38

stilalala \$m[1]:本來很堅信答案是e
但是在仔細看了原文以後
跟對岸lawyer的說法之後
我認為答案是a

我把lawyer的說法貼上來

大家參考看看
原文的主題意思:先算出過去一百年的鹽度增加,再算出海洋從鹽度為零到目前鹽度需要花多少個世紀(一個世紀正好一百年)的這種增加量。
演算法為:目前鹽度/過去100年的鹽度增加量=多少個世紀從零鹽度到目前鹽度。
該演算法的假設:過去100年的鹽度增加量可以當作速率,即每個100年的鹽度增加量是一樣的或低估了(因為低估,算出的時間比實際大)。
結論。這種演算法可以精確算出海洋最大年齡
A。將A取非,則過去一百年的鹽度增加量作為速率是高估了,則算出年齡比實際小。結論不成立。故為答案
E。取非。有些鹽被消耗掉。如果消耗掉的鹽發生在過去的一百年,則則過去一百年的鹽度增加量作為速率是低估了。這樣反而支持結論,所以不是假設。如果消耗掉的鹽發生在過去一百年以外,則無關。因為不在計算範圍內。


問一個蠢問題...
為什麼低估速率可以算出精確年齡??E的低估為何支持結論勒?? ^o)
大度能容 , 笑看人間
shoulo
初級會員
初級會員
 
文章: 26
註冊時間: 2006-06-14 17:38

文章nexxt0722 » 2006-09-27 23:35

shoulo \$m[1]:
stilalala \$m[1]:
演算法為:目前鹽度/過去100年的鹽度增加量=多少個世紀從零鹽度到目前鹽度。
該演算法的假設:過去100年的鹽度增加量可以當作速率,即每個100年的鹽度增加量是一樣的或低估了(因為低估,算出的時間比實際大)。
結論。這種演算法可以精確算出海洋最大年齡

E。取非。有些鹽被消耗掉。如果消耗掉的鹽發生在過去的一百年,則則過去一百年的鹽度增加量作為速率是低估了。這樣反而支持結論,所以不是假設。如果消耗掉的鹽發生在過去一百年以外,則無關。因為不在計算範圍內。


問一個蠢問題...
為什麼低估速率可以算出精確年齡??E的低估為何支持結論勒?? ^o)


E取非-->在過去一百年內,鹽被生物活動所消耗-->"鹽度增加量"下降-->海洋年齡變大-->支持結論(the maximum age of the Earth’s oceans can be accurately estimated)

A取非-->無法推得結論-->A是assumption
E取非-->推得結論-->E並非assumption
所謂理論,就是知道為什麼,但卻什麼都行不通;
所謂實務,就是不知道為什麼,但是什麼都行得通;
至於理論與實務合而為一:就是什麼都行不通,而且不知道為什麼!!
頭像
nexxt0722
黃金會員
黃金會員
 
文章: 1103
註冊時間: 2005-03-19 15:30

文章A級垂耳兔 » 2006-09-28 00:13

原本覺得B也有道理...但看到樓上kkyoung兄的見解小弟非常讚同!
"不同地區的不同環境使每一條河流含鹽量不同並沒有關係,只要總體來說注入海中的鹽量相同就好"
其實B選項已經偏離主題...看起來似乎有道理...但容易造成個人產生主觀見解...
常常讓我這隻菜鳥中招!!
頭像
A級垂耳兔
高級會員
高級會員
 
文章: 451
註冊時間: 2006-09-04 17:47
來自: 台北市

文章A級垂耳兔 » 2007-01-13 00:32

stilalala \$m[1]:本來很堅信答案是e
但是在仔細看了原文以後
跟對岸lawyer的說法之後
我認為答案是a

我把lawyer的說法貼上來

大家參考看看
原文的主題意思:先算出過去一百年的鹽度增加,再算出海洋從鹽度為零到目前鹽度需要花多少個世紀(一個世紀正好一百年)的這種增加量。
演算法為:目前鹽度/過去100年的鹽度增加量=多少個世紀從零鹽度到目前鹽度。
該演算法的假設:過去100年的鹽度增加量可以當作速率,即每個100年的鹽度增加量是一樣的或低估了(因為低估,算出的時間比實際大)。
結論。這種演算法可以精確算出海洋最大年齡
A。將A取非,則過去一百年的鹽度增加量作為速率是高估了,則算出年齡比實際小。結論不成立。故為答案
E。取非。有些鹽被消耗掉。如果消耗掉的鹽發生在過去的一百年,則則過去一百年的鹽度增加量作為速率是低估了。這樣反而支持結論,所以不是假設。如果消耗掉的鹽發生在過去一百年以外,則無關。因為不在計算範圍內。


第二次碰這題..被E混淆了一下...看到這篇真是經典...一次就講到重點..馬上點破...我想其他人的解釋都沒比這個對岸有名的牛人說得好...就是沒考慮到MAXIMUM...牛人果然利害..連這都想得到
頭像
A級垂耳兔
高級會員
高級會員
 
文章: 451
註冊時間: 2006-09-04 17:47
來自: 台北市

文章dibert8 » 2007-09-25 07:39

看到 (E) 就來小用一下物質不滅定律, biological activity 是在海裡發生,在怎麼樣也是在海裡,變來變去也還是鹽 (Na+ & Cl-); 所以鹽是不會因為'用掉'而減少的.
(B) 太武斷了:所有河川的含鹽量都一樣,怎麼會?來個'不一定'讓它出局吧!
dibert8
白金會員
白金會員
 
文章: 2202
註冊時間: 2007-01-08 01:17

文章hwatai » 2007-11-19 23:52

(E)換個方式終於想通了..

(E)就像是在說 : 氧氣從來沒有被人類吸完(used up)過~ 假設我們今天在作空氣相關的計算,,這會是assumption嗎!? 當然不會嘛

題幹在於數學計算 , (A) 則排除計算中的可能出現的異常
hwatai
中級會員
中級會員
 
文章: 247
註冊時間: 2005-02-19 16:22
來自: 牛棚

上一頁

回到 GMAT Critical Reasoning 考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