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在R3拿到IESE offer, 但是這個星期一晚上由於工作纏身, 所以缺席了IESE information Session, 聽說盛況空前, 而且很多人都對IESE很有興趣, 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希望對即將要申請的人有所幫助
個人檔案
GAMT: 700
TOFEL: 260
GPA: 3.48
教育背景: NCCU BA
工作經驗: Marketing 約三年/ Retail banking, Advertising agency, FMCG.
我十一月中就在台北碰過Anjaney, 在informative interview之後, 我決定要申請IESE, 原因如下
- Diversity: 台灣相對於香港及新加坡顯得較為封閉, 在國際工作的競爭力上很吃虧, 我希望自己可以有一個很多元的國際經驗, IESE將近80%國際學生的特點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 Consulting strengths: 工作一陣子之後, 我決定要往顧問業發展, IESE在這個部分的優勢可以給我很大的幫助
- Case Study: 我相信這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 尤其這間學校的多元性在這個教學方式之下一定相當精采
- Class scale: Anjaney一直強調200出頭這個班級大小很重要, 因為當班級規模再大一點的時候大家的向心力就會變小, 規模再小一點的時候企業主在徵才上就少了規模經濟, 這點我相當認同
- Spanish: 自己喜歡西班牙文希望可以藉這個機會加強這個部分
在確定這件事情之後, 我做了幾件事情來準備整個申請工作, 幫助自己更有效率完成這整個過程, 畢竟邊上班邊搞申請真很累人
- 反覆熟讀學校的資料, 這包括了brochure, 網路上的資料, 報章雜誌等
- 與校友連絡, 在網路上找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校友, 給了我很多很珍貴的資訊, 尤其是SH跟Herman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忙, 謝謝兩位!
- 過去, IESE, 未來三個時點連接起來, 用結構性的方式把邏輯列出來
- 確定Essay每一題要表達的目標, 由於字數限制相當嚴格, "每一個答案"大概只有兩百字, 除了回答題目外就只能表達自己的一個人格特質, 所以妥善分配很重要.
1月Submit之後, 我就抱著樂觀地態度開始準備面試, 我把之前提過的邏輯再整理一遍, 並且針對可能問的答案去準備兩個以上的經驗分享, 來幫助面試官更徹底了解我的論點. 在一月底很幸運地拿到面試的機會, 特別的是這個面試得使用Video Conference, 所以我也花了點時間安排VC的細節, 面試當天跟公司請了假, 早上睡飽飽後在家準備, 下午五點準時開始面試, 我的面試官叫做Javier Munos, 是個在顧問公司, IB, 國際藥廠待過的馬德里人, 英文很優因為從小在英國跟美國待過, 而他的面試方式著實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他捨棄了我們習慣的單點詢問方式, 採用連貫式的邏輯來考驗我, 他要我從大學的時候開始介紹我人生每個階段的過程, 大學為什麼主修某些方面的課程? 大學有哪些重要的成就跟社團活動經驗? 為什麼把時間分配在這些事情上面? 你得到什麼? 畢業當完兵後為何選擇消費金融業? 為何是那家公司的那個職位? 為什麼後來想要轉到廣告公司? 這個轉職的挑戰在哪? 你怎麼辦到? 最後又為什麼去了FMCG? 為什麼現在想要申請MBA? 為什麼是IESE? 之後想要作什麼工作? 為什麼有這個念頭? 你認為你有什麼優勢去完成你的目標? 最後他才請我分享我的個人成就, 並且結束為期一個小時的面談. 面試當天一個星期之後我就得到學校的通知.
我想我零碎的背景導致他會採取這樣的問法, 但我也感受IESE的面試人員從Anjaney到Javier有一個共同的特性(他們以前是同班同學) - 邏輯清楚, 節奏明快, 對疑點追根究底, 也很熱心分享自己的經驗. 在我陳述的過程他們不斷在把你提供的資訊跟他們之前了解的作比對, 碰到疑點就會立刻提問, 再把得到的答案加入再分析一次, 接著就會判斷要繼續挑戰同一個問題點還是接受你的邏輯跟論點繼續下個階段, 所以我建議面試的同學只要想清楚自己要什麼, 把答案結構化, 並且充分準備, 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以上是我整個申請過程的經驗談, 希望有幫到忙, 祝大家申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