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modern » 2007-05-11 01:31
其实干翻天是必然的,因为intern竞争激烈,身份问题麻烦公司不想处理, 而有能力处理h1b的大公司多数先取了印度人,然後再把中国+台湾同学放在一落儿让我们自相残杀一翻
毕竟...大家都是"留学" , 没身份,没当地经验,语言能力又不可能跟当地一样好 有什麽当地工作要我们呢? 身份的原罪 语言文化的隔阂 让我们原本就处於不利之地
分析下来就是account跟marcom类的工作人家不要我们 ...因为我们确实没资本跟那些只会BS的死鬼佬竞争 没道理要我们
偏技术性专业性的工作要不是statistic要很好,要不就是会作modelling,会programming,分析能力特好之类的... (一般而言出去念mba的人这类背景也不多)
特殊人才呢?
一般来说 老外觉得你是超级正妹的 属於特殊 进去Top7 modelling不会作 会洒娇英文别烂太夸张 都可以进IB当sales
还有的就是像我David老弟这种也算 在某个特定领域钻研已久成精了 都成精了 BS简直是干掉本土人士 人家自然就要你了
但这种人是极少数><
学校本身没大错 但他们最大的错就是宣传稿都不承认自己是regional school, or only strong in a certain area. 要怪他们吗?
能怪吗? 消费者本身要投入数百万确实是得认清自己投资报酬率
马克最重要的观点是把MBA当作一种branding, 其他(学到的东西 , network )对他来说都可以忽略不记 因为那些不重要
机会成本是马克最重要的观念 ,
因为你可以 1.不投资这笔钱
2. 投去别的地方 (像我说的把这钱拿去中国买房隔间租出去当房东也行)
3. 找马克帮你作personal branding让你有机会进更好的学校,毕业时就好比中国同学在CD上说的 "穿了战袍" 穿上这叫做M7的战袍可以让你不论是小丑还是皇帝, 神猪还是太监, 先让你的潜在雇主们敬你三分. 实况野球有没有玩过? 里面有个能力叫做"威压"就是了.
此观点每个人看法不同... 不一定要完全同意 , 但我个人认识了这麽多人, 是深深可以感受到的. 马克确实点出一些 留学..尤其是念MBA这个人肉市场(well, 人脑市场好了...这样好听些)的重要现象.
学校能带给你的 personal branding surplus依照学校的ranking差异很大, Top15之後递减速度很快, 直到Top30附近就几乎只剩下regional/ specific industrial 的影响力也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我会说,毕业後想要搞OP mgt 申到purdue 就去念很好,绝对有戏. 要搞CPA去念UIUC的那两个MAS/MSA也行,绝对有战. 要搞SCM, MSU申到就去念,雇主一堆等着你. 但是要搞IB念UIUC是缘木求鱼. 要搞branding念purdue也是不适合, 作marcom去MSU可能会不爽,
学校没错,是你错了.
至於只想去management consulting的朋友则没到Top15真的就别花太多钱让自己跟人竞争时难过....学校brochure上面应该是没写自己把学生送进consulting的功夫过人 )
交上那笔deposit之前.. oh no, even before you do apply for it, 请麻烦多花点心思力气 看看curriculum,看看BW data
干个要死除了学校诓了你 一部分责任也得自己担
如果要求多 希望能让所有的心仪雇主都来跟你说声hi
那麽就最好把自己死命的挤进M7, 至少也Top15 ... 因为arrogant IBs and MCs always want to show their clients " hey, see, we have many BIG NAME students in my firm, so we are super smart, extremely brilliant company !"
ps. 抱歉把 普渡 MSU 以及UIUC拖进来 会提到各位朋友的学校是因为这几家都有很明显的市场区隔比较好举例 . 我一向认同fit in,要不然我自己就不会留在香港这地方念书了.
因此,马克观点中唯一一个我比较不认同的也就是 " there is no fit-in " 这句话.
我还是认为有fit in的 , 即便是念不到Top15, 一样的投资金额得不到极大化的报酬, 但那边始终有"something" you learned, which is not comparable to investing a house in Chin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