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錢永強《GRE邏輯推理》筆記精粹整理

邏輯思維的訓練,考試戰場上的對決

版主: shpassion, Traver0818

[轉貼]錢永強《GRE邏輯推理》筆記精粹整理

文章 » 2005-01-03 14:41

[推荐]錢永強《GRE邏輯推理》筆記精粹整理
--------------------------------------------------------------------------------
整理者:OSB (ZT from 太傻網)


GRE Logical Reasoning
GRE邏輯推理題,俗稱“單題”,是GRE邏輯考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考生最覺得頭疼的部分,原因在於它要求的閱讀能力較高。整個題目由一個背景段落、一個問題和五個選項構成。從某個角度而言,完全讀不懂對於解題是毫無意義的,考生只有在大概領會到文中推理和問題方向的基礎上,才能夠正確解題。下面從題型模式、問題內容、出題背景、解題原則、選項構成和解題步驟幾個方面,介紹GRE邏輯推理題的出法、考法及解法的基本特點。

(1)題型簡介:在最新的GRE電腦考試中,單題大約有11∼14道,相對於筆試而言雖閱讀量和題量有所減少,但由於在電腦屏幕上讀題,不像筆試那樣可以划出重點對象,所以對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考生重點加強英語閱讀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迎接GRE的挑戰。
(2)GRE邏輯單題:每個section中的單題平均2分鐘一題。
(3)邏輯單題所考查的邏輯推理方向:主要考查理解、分析和評價論述能力。考題可能測試認識某一短語或句子在論述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論述的觀點,找出論述所基於的假設,得出結論,形成假說,找出論述的方法,評價論述,反對論述以及分析論據。綜合而言,考題從下列三方面提出問題:
A.論述建立:這一類問題可以問你這樣一些問題,諸如論述的基本結構,正確地得到結論,基於的假設,能很好地提供論據的解釋性假說,相似論述之間的類似之處。
B.論述評價:這一類問題可以讓你分析一個給定的論述並且找出可能的支持,或反對給定論述的因素,在論述過程中所犯的推理錯誤,論述著手的方法。
C.形成並且評價行動計划:這一類問題可以問你諸如不同行動計划的相似性、有效性或者效率;可能加強或削弱擬議行動計划成功前景的因素,行動計划所基於的假設。
以上三方面概括了GRE邏輯單題的所有問題方向,但在近幾年的考題中,有些問題方向已很少涉及。下面會介紹一些重點的考查方向。
(4)出題背景及考題分類:GRE邏輯推理每個問題基於一個短文或一個簡單圖表,所涉及內容是研究生在學術研究和日常閱讀中的材料。這些材料可能來自某一學科的研究,諸如生物學、社會學、曆史、文學等各個方面,也可能來自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內容,諸如廣告、非正式討論、對話等等。雖然涉及內容廣泛,但和GRE閱讀一樣,不需要任何學科的特定知識來回答問題,並且不能借助自己所熟悉的學科知識來理解問題,而應當從邏輯推理的角度來回答問題。盡管有些考題涉及邏輯學中的專用術語,但並不需要正式邏輯學的知識來解答。GRE邏輯推理題由三個部分組成:段落(圖表)、問題、五個選項,其中最重要的是問題。從不同的提問角度。作者將考題分為三類。此種分類與GRE分類略有不同,是針對解題方向及中國考生的思維特點和復習特點而做的分類,也只能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此三類問題為歸納(induction)、演繹(deduction)、解釋現象(explanation)。

A歸納典型問題:
If the statement above are tru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ust also be tru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nferences is best supported by the passage?
It can properly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author in the passage above argues tha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ost logically completes the argument?

B.演繹典型問題: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assumption of the passage abov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f true, most strongly support the view expressed abov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 if true, most forcefully weaken the argument of the passage above?
The answer to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most helpful evaluate the argument?

C.解釋典型問題:
If all of the statements above are correct, and explanation of their apparent condition is provided by the hypothesis tha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 if true, would help resolve the apparent paradox presented abov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f true, most help to account for the unusual state of the affairs described above?

(5)GRE邏輯推理題的解題原則:
A.which of the following原則:GRE邏輯推理考題中大多樹有which of the following。它體現了GRE的選項是在“下列五個”中進行選擇的,或許並不是常識中的最佳選項,但只要是五個選項中最好的一個就可以了。例如某一問題問:Which of the following ,if true, most strongly support the views expressed above?但選項中沒一個起到支持作用,有四個反而反對上述觀點,有一個與上述觀點毫無關係,選擇哪一個呢?應當選擇那個與上述觀點無關的選項。但GRE考題中不會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選項同時實現問題目的性,而需要你去評判哪一個更好。鑒於中國學生的時間不夠,考生在考試中找到一個實現目的的選項后,不必再去比較其他選擇。但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深刻體會什麼樣的答案是正確的。比較其他選擇,培養對正確思維的感覺,同時體會GRE問題的回答所基於的which of the following原則。

B.if true原則:if true在大多數考題的問題中出現,緊接在which of the following之后,有時為if feasible或if accepted等等。它體現出對選項的正確性不能懷疑,即使其可能違反常識,我們是在它if true的情況下分析其是否能夠回答GRE的問題。段落中所呈現的觀點或事實是否正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體會推理的方法是否成立,有何缺陷,以及如何通過問題的目的去評價它。所以事實上段落內容是否準確並不是考生所關心的問題。

C.收斂思維原則:這是考生在GRE考試中最易犯的錯誤,就是總是對考題進行遞進推理。看到某一選項自然而然就得出了一個並不必然的推理,總喜歡對選項進行諸如“假如…就…”的遞進,GRE所能起到作用的只能是選項本身字面所體現的意思,並且在段落中只能就給出的資訊進行推理,千萬不要發散思維,聯想。記住:Even if the topic is something you are familiar with, everything you can use must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bove passage.

(6)GRE邏輯推理題的閱讀要求、解題步驟以及選項構成:GRE Logical Reasoning涉及英文閱讀問題,但相比較Verbal中的Reading Comprehension,邏輯中的閱讀要相對簡單。在GRE考題中一道邏輯推理題一般要求用2分鐘時間解完,即一般要求80words/minute的閱讀速度,所以一定的閱讀能力是邏輯推理題解題成敗的關鍵。由於邏輯推理考試許多年來沒有變化,並且考題方向已定型,那麼我們通過熟悉題型,體會規律,總結出一套解題中降低閱讀量,提高解題速度的方法。

1.GRE邏輯單題思維步驟:解題首先看問題部分,認清問題目的,然后在段落中找到涉及問題目的的內容,再到選項中尋找回答問題目的性的答案。在熟練掌握其解題特點情況下,若在問題部分其目的已明確表達出,那麼可以不看段落,直接到選項中去尋找實現其目的的選項。

2.GRE五個選項的構成:GRE五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難以排除,而其他三個選項可能根本與問題目的無關,所以排除選項是GRE速度的關鍵。其實ETS的出題人在編寫選項時往往也非常困難,既要保證一個選項正確,又要其他選項具有迷惑性,所以許多GRE考題的四個錯誤選項的出法往往極其荒謬,考生必須從大量訓練中體會正確選項的模式,而找出錯誤選項的特征。

(一)歸納題的解法和特點
歸納(induction)在邏輯學中的定義為A way of using known facts to produce general laws,這里借用這個概念來表現GRE Logical Reasoning中問題方向“自上而下”的考題,即從上文能夠得到什麼問題,另外,在GRE近年來一些完成文章的考題同樣也是以歸納的形式考查。在ETS80年代后期所開始考查的一些邏輯描述的考題,這里同樣歸入歸納範圍。例如讓你說明上文使用哪種方法或讓你描述推理特點,以及指出上述兩人推理的關係等等。
(1)歸納題的解題基礎:Induction的問題目的是從上文中得到什麼,選項內容可能是上文中已提及過的內容,也可能是從上文中推導出來的。例如:這麼一句簡單資訊敘述:The record annul population gain was a population increase of 3.1millon during 1955 “baby boom”.你能夠得到什麼呢?record作為副詞有“創紀錄”的意思,那麼可得到“The number of people added to the population in 1955 was greater than the number added to in any single year before 1955”,這是從簡單資訊中得到的必然正確的結果。再看下列一句內容:”Theft is an action that hurts another people, therefore, theft is immoral.”從這麼一個推理中可以推導出什麼呢?必然有:“Actions that hurt others are immoral.”這就是Induction所考查的基本內容。在GRE歸納題中,上文未提到的概念在選項中出現稱為新概念,新概念的出現一般是錯誤的。歸納題所面對的段落是一個必然的段落,由這樣的段落中得到必然的結論。你不能夠對段落內容是否正確、推理是否成立做出評判(這一點與下面要討論的演繹題完全相反),你的任務是從這樣的一段話中得到與上述一致的選項。在許多歸納題的段落中的內容與常識可能相反,得到的結論往往荒謬,但應當記住的是GRE考查的邏輯推理,而不是常識中的判斷正誤。GRE大部分的邏輯推理題都與常識相一致,違反常識的題僅僅是一小部分,關鍵在於明白Induction在問些什麼,如何回答問題。

(2)歸納題基本段落結構及解題方法:段落結構有兩種:事實描述和邏輯推理。前者是從段落中的一些資訊和資料中得到結論;而后者段落中為一個推理結論,答案是從推理中推出的結論。下面首先說明事實描述及其解題特點。事實描述的段落是由一些描述性語句組成,語句由涉及一些資料、比較、介紹或一般性的陳述句構成。問題是處理這些內容,或得到一個總結,或針對某句話得到相應結果。但有時問題中有否定性詞語,如Not或Except,那麼得到的選項的內容應與上面段落無關或相反。在此類題目答案選擇中有一個有趣的統計規律:即在已Not, Except為特點的問題中,迄今為止(E)為正確答案的選項約占85%左右,而(D)和(C)為正確答案的各占了5%左右,而(A)和(B)為正確答案者共占了5%,所以在看到以EXCEPT,NOT,提問的邏輯單題時,應從(E)選項向上看。此類考題投機性不大,即對閱讀要求高,必須看懂了段落的意思,才能找到準確答案。雖然解題目的明了,但相對於其他邏輯推理而言較難,對此類考題選擇答案的方法主要是排除法。另一種段落結構是邏輯推理。Induction由一個成立的推理中確定的結論。問題特點一般為Which of the inference is best supported by the passage? Inference是Induction中所問的內容。下面我們認識GRE中最普遍的推理模式——因果關係的推理。因果關係的推理由原因和結果兩部分構成。在Induction題中所涉及的因果關係是一個成立因果關係,而有些Inference就是使這個因果關係成立的必要條件。因為因果關係已經成立了,必要條件自然是被推導出來的。GRE INDUCTION中一些因果關係的推理的原因僅僅是結果成立的必要條件,因為有可能有許多原因共同作用才導致這個結果,只有所有原因全部成立后,才可以形成充分條件即推出結果,而其中的一個僅僅是結果成立的一個必要條件。注意,在正確理解這一關係時,必須破除思維中的“先后概念”和“導致概念”,這都不是充分必要條件推理中所探討的。其所探討的是“某一成立一定得到另一一定也成立“。
(3)邏輯描述:Induction有一類題並不是讓你從上文中推導出什麼,而讓你去總結上文推理的方法或特點,或推理出推理的缺陷,此類考題在近幾年國內考題中必然出現,最基本的問題是直接問你上述推理怎樣得到或怎樣發展。GRE還可能對推理中邏輯結構的細節進行提問,對這一類問題首先要考慮清楚問題目的,再體會邏輯結構的細節,做出針對性回答,但類似問題在GRE近期國內考題中極少出現。

(二)演繹題的解法和特點
(1)演繹的基本介紹:演繹題型的特點都是以“自下而上”為解題方向的,即去評價上文推理內容的考題。演繹問題在近年來的GRE考題中有四種,即假設(assumption),支持(support),反對(weaken),評價(evaluate)。GRE演繹的閱讀相比較其他考題而言較為簡單,考生需要重點注意的就是兩句話:就只有前提和結論。理解清楚這兩句話構成的推理關係即可解題。在讀這兩句話時,一般只需讀出大意即主謂賓。在解題態度上,演繹題與歸納題也有著顯著差別。在歸納題中,面對的是一個肯定正確的推理,根據此必然得到什麼。而在演繹題中面對的是一個待評價的推理,即其還未必成立,根據問題目的,確定不同的解題態度。問支持,就應只想著如何使其正確,而反對則為如何使其不對。問假設就考慮使其正確必須什麼,哪一個是使其正確的必要條件。在解每道題時,首先分析的是上面的前提和結論這兩句話。那麼從文中迅速辨識這兩句話的能力好坏是解好演繹題的第一步。這兩個句子在大多數情況下以兩個分句出現,少數時候只在一句話中出現。大多數時候,前提由諸如此類的詞語引出:since, because, for, as, due to, on account for, attribute to, by 而結論由如下詞語引出:therefore, thus, so, hence,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 it follows that…, it can be inferred that…,which shows/suggests/proves/means…與前提相比,結論在解題中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因為無論支持,反對,假設,評價均是對結論作出評判。所以如何尋找及如何讀結論呢?首先結論一般出現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除了可利用上面的典型詞語外,結論一般可以由首尾的判斷句中讀出。並且在閱讀結論時,應抓住其主干,即主謂賓,在一般情況下,定狀補是次要的。

(2)假設:假設是GRE單題考試的中心環節,近幾年的國內考題中最少考查三道題,而圍繞假設的思路給出的題型占的比例就更大了。首先,讀者應理解假設的基本定義,即:使推理成立的一個必要條件。也就是上面推理成立所必須的東西。但許多考生往往認為如果有了這個假設上面的推理一定成立。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對的,因為假設僅僅為“使推理成立的一個必要條件”,還可能需要其他條件的共同作用,上面的推理才能成立。在近年GRE考題中,假設主要以兩種方式出現,“橋梁型”和“排除他因型”。而GRE早期考題中常考的一種“無此因無此果型”已很少在假設題型中考查,而在支持類型中考查,下面介紹各種類型及解法。

(一)橋梁型:這是GRE中最簡單易懂的一種假設題,即在前提和結論的差異概念之間建立橋梁,使推理成立。讀者首先體會下面這個簡單推理:All man will die therefore I will die.這個推理的因果關係為:因為所有人都將死,所以我也將會死去。這個推理需要什麼才能成立呢?前提和結論的差異在主語上,這個差異完全可能導致上面推理錯誤。例如“I’m not a man.”,就起到反對作用。那麼這個推理需要差異概念之間橋梁 “I’m a man .”就是這個推理的假設。其作用就是上面推理成立的必要條件,反之,推理不成立。所以判斷假設的方法可以在待評判選項中加入not,若在此情況下,結論必不成立,則該選項必為假設。解此類題型需要注意應首先找出原因和結果,重點注意原因所涉及的關鍵性詞語。在解這種以橋梁關係作為假設的題型中,重視原因的關鍵詞是尋找選項一個有力的武器,在原因關鍵詞不清楚,而結論有明確關鍵詞時,結論關鍵詞也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由此可見,對於這一類assumption的考題,尋找原因及結果的關鍵詞是解題中所必要的。它不僅能夠迅速定位選項,並且增加了選擇答案的準確性。但這種思路對於橋梁型的假設考題而言是非常有效的,在真實考試中,你不可能知道它屬於哪一類。所以考生應仔細閱讀完下面關於所有假設題型的介紹后再體會此類考題的解法,最后我們也會全面總結,但對於所有演繹考題,有一點是不變的,即所有的解題都是從迅速定位原因和結果兩句話開始的。

(二)排除他因型:所謂排除他因,顧名思義,即為:沒有其他原因。這是涉及GRE考題中的哪一類推理題呢?不知考生是否注意到,GRE邏輯單題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一個study, survey, or discovery等等諸如此類的事實中推導出結論,而結論的得到往往說明了研究、調查發現中所得到的內容。而此類型推理成立的必要條件為:沒有其他可能來說明這些研究、調查的發現了。著就是“排除他因”的考題。簡而言之,所有從事實中得到的結論所必須基於的假設都是“沒有其他原因來說明該事實了”。而此類假設題在GRE近年來考查範圍極廣,在近幾年國內考試中一直占據著2∼4題的份額,所以仔細體會這種GRE所固有的思維,是解好GRE單題的一個捷徑。讀者仔細體會下面這個例子:在紅潮發生的區域發現有嚴重的汙染,因此,汙染一定是紅潮發生的原因。而這個推理要想成立,所必須的假設是什麼呢?要想說明紅潮發生的原因是環境汙染,則必須基於的假設是“沒有其他導致紅潮發生的原因在此區域存在”這個假設。那麼如何判斷推理是解這一類而去尋找這種模式的選項呢?首先注意這一類推理原因一般是一個事實,像數字的增加、研究結果、調查等等,從此類事實中得到的結論一般是對該事實的解釋。所以凡是由一個事實得到的結論所應當基於的假設均應為“排除他因”類型。當我們由推理關係中判斷了題型后,GRE考題中正確選項中大部分都有否定詞,即謂語中帶有否定詞的句子。確實,如果想說明“沒有其他原因,否定詞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是需要的,並且統計表明,在近十年的國內考題中,假設的問題,並不僅僅指排除他因這一類,正確選項中帶有否定詞的可能大約有75%,這是一個極高的比例。所以考生注意:在國內考題的考試中的assumption的問題中,首先注意帶有否定詞的選項。但這並不說明帶有否定詞的選項就一定是對的,只是應當首先去看此類選項。即使在“排除他因”的assumption中,也可能不帶有否定詞。並且有些此類考題雖然帶有否定詞,諸如no, not, never,另外像一些否定代詞及形容詞和副詞也同樣可以起到排除他因的效果。另外假設題型也會有時用“unstated premise”來問假設,這是一種變化問法。

(三)無因就無果:上兩種題型已經是GRE近年來國內考題中占據了98%以上的類型,GRE早期考題中還有一種標準的假設題型,但在近幾年較少見,近五年僅在1998年4月中出現了一題。此類假設題型簡單明了,所以近幾年考題中出現得極少,其結構依賴了GRE邏輯推理的基本關係。在前面已提到GRE演繹中的推理都是一個待評價的推理,而假設的作用是說明原因就是結果發生的必不可少的原因,即結果發生的必要條件。而GRE利用了一個結構作為假設完成了這一目的。如下所示一個待評價的因果關係:因為A,所以B。假設的目的是說明A就是B的原因,即A是B的一個必要條件,而哪一個結構可以達到這一效果呢?
A, B ∼A→∼B
如上所述,利用“非A一定得到非B成立”作為上面待評價推理的假設,達到了假設的作用。這里把這一類假設題稱之為“無因就無果”。提會上面的一個“紅潮”例子,假設可以是這種模式:“假如沒有環境汙染,紅潮就不會發生。”

(四)總結:解題從前提和結論兩句話入手,首先找出並理解這兩句話,然后對明顯關係給出判斷。例如明顯發現因果關係之間存在需要的差異橋梁,則尋找出現差異概念的選項。而如果推理由一個Study, survey, discovery中得到結論,則假設一定為“排除他因”,另外結論如果以shows, demonstrates, attributes to等等得出,假設也應為“排除他因”。如果推理的前提和結果之間關係不明顯,則找出兩句話所討論的中心詞,首先尋找涉及中心詞的選項。綜上所述,在實踐中,即考場上遇見assumption題型,體會完推理后首先尋找帶否定詞選項,若五個選項都無否定詞,或否定詞太多,則尋找帶有前提關鍵詞的選項,在發現具有這些特征的選項后,利用上面的假設固定結構判斷是否符合,如果拿不準,則通過加入否定詞判斷上面推理是否成立,若加入否定詞后上面的推理必不成立,則必為假設,若仍可能成立,則立即排除。

(3)支持:支持是GRE演繹題型中最簡單明了的一類考題,因為它的解題對象一定是結論,總是尋找一個選項說明結論正確。但近幾年國內考題中一些支持題越來越難,往往拐者彎子來支持結論,閱讀差的考生往往不易應付。首先辨識支持在問題中的特點,體會下面兩個問題的差別:Which of the following, if true, most strongly support the view expressed abov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nference is best supported by the passage? 第一個問題是支持類問題的典型問法,而第二個問題其實是一種歸納題,不要與支持類型混淆。下面分類介紹這類支持題型:

(一)直接支持:指那種在問題中就已將要支持的內容講清楚或已指出要支持什麼的問題,考生要做的只是把要支持的內容找出,找選項說明其正確。尋找選項時應尋找涉及要支持內容的關鍵詞的選項,關鍵詞一般為主語或強調對象。
(二)間接支持:閱讀問題找到要支持的內容,考慮從選項中找出一個不管從什麼角度,只要起到支持作用的選項。其與直接支持的差別在於關鍵詞不易找,答案不易理解。閱讀及支持角度越來越難,且這類題占據了支持題的大部分,支持的選項往往並不明顯,而採用一種間接的方式。

(4)反對:反對題是GRE中出現頻率最高,也是相對較難的考題,其目的是使結論不對。下面也進行分類討論:
(一)反對原因:反對原因型的基本特點是針對原因進行直接反對而達到推翻結論的效果。解題時應當找出原因和結果,而選擇答案時目標放原因上,針對原因的特點達到反對目的。原因一般由諸如“because”, “since”等因果關係連詞連接。抓住原因,尋找原因中的關鍵詞,一般是其主語或強調的對象,根據關鍵詞來迅速定位選項。
(二)其他可能:這種反對的推理來源於前面所述的假設題中的“排除他因”型,即要想使一個推理成立,則必須說明沒有其他原因來說明這個事實了。而相反,有其他的可能就起到反對作用。特點為前提總是一個事實,而得到的結論總是說明了前面的事實為什麼發生,反對為針對該事實提出“其他可能”即起到反對作用。解題中首先尋找事實中所涉及的關鍵詞,首先應看涉及這一對象的選項,看其是否起到重新解釋的作用。
(三)因果差距:解題特點為尋找前提和結論中絕對化的用詞,例如:always, any, only,.等等,這樣絕對化的詞語就是問題所在,但有些題往往難以發現這樣的詞語,但這類考題近幾年國內考題中出現頻率很低。所以讀者不應把過多時間放在這種題上。
(四)總結:由上面三類題的分析,讀者應注意到反對的重點在於前提,達到的效果一定使結論不對,不管是直接反對原因還是對前提事實作出另一種說明都是從前提入手,所以考生應在找出並理解前提和結論后,把解題重點放在前提中。

(5)評價:評價考題在近幾年國內考題中必考。其特點是知道了什麼,或對哪一個問題的回答就可以對上面的推理進行支持或反對的評判。其重點一般也在前提上,對前提提出評價,達到評判目的。其解題過程為:首先找出推理關係,針對前提找出一個問題或一個資訊進行評價,該問題的回答或資訊的取向,能夠對上面的推理起到支持或反對作用。

(三)解釋題的解法和特點
解釋現象題是GRE邏輯單題中較簡單的一類考題,它所考查的並不是邏輯推理的特點,而是一種常識性的思維,而上面的結果為什麼發生,上面的差別的原因是什麼,找出一個常識性的選項來達到解釋的效果。它主要針對兩種現象:某個結果或某個差別,下面分述這兩種考題的解題特點,而從GRE95.4國內考題開始,GRE新推出了一種解釋圖表題,即給出一個圖樣,根據圖表特點找出一個選項來解釋。這里不做分析了,只需記住這類考題的一個特點,即抓住圖表差別或變化的特點,作出解釋的入手點。

(1)解釋結果:指段落中給出某一個事件發生的結果,讓你到選項中選出一個解釋它為什麼發生的選項。這類題的解題特點是一定是抓住完成文章段落的最后一句話去解釋,說明其為什麼。關鍵在於找出要解釋的是什麼,是發生在誰身上的事誰是變化的對象。而這樣的概念也正是選擇選項的關鍵性詞語。

(2)解釋差別:解釋差別的考題主要是指GRE中出現的矛盾現象,或發現兩元素之間的不同,而讓你尋找一個答案說明為什麼不同。那麼這一類考題的關鍵在於抓住區別,正是區別導致了現象的矛盾,導致不同。這種區別在選項中以涉及雙方面的特征或涉及不同的時間狀語,定語修飾為特征這樣的選項是最應當注意的。在圖形的解釋現象題中,往往體現為兩條曲線變化的不同,抓住不同解釋圖表。這一類題也較簡單,發生的錯誤一般在於讀者選擇一些不具有區別的選項,或對選項又進行了想當然的遞進推理。所謂尋找涉及矛盾兩方為特征的選項是指出現雙方概念,例如發現老虎和獅子這兩類動物的某種不同而讓你去解釋,就必須尋找同時涉及老虎和獅子的選項。所謂體現不同的時間狀語指諸如recent, in the past, in the day, at night這種區別,假如解釋過去和現在的不同,答案中應尋找涉及recent或in the past這樣的概念。如果解釋兩類人之間的區別,往往針對分別進行修飾兩類人的定語,這樣的答案最可能是正確答案。

(3)總結:解釋現象是一種常識題,讀者只需閱讀能力有一定水平並且注意避免一些上面涉及的錯誤就可以正確解題。總之,如果解釋的是某些事情的結果,那麼被解釋的對象就是關鍵之處;如果解釋兩類現象的區別,那麼這兩類現象和表現出區別的概念就是尋找答案的關鍵之處。

至此,這里已介紹完GRE Logical Reasoning的所有考查類型,讀者應在大量解題的基礎上體會上面的思想方法,總結出適合自己的解題策略
白金會員
白金會員
 
文章: 2290
註冊時間: 2004-08-24 19:24

回到 GMAT Critical Reasoning 考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