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顏的分數本來不夠格po準備心得文,不過在傷咖也有一搭沒一搭混了好幾年,沒差一篇心得文,發表一點其它觀點好了。
AT三戰690 M48 V35
第一戰是大四時補完美加去考,590,當時本來就是要準備就業倒無所謂;第二次是工作三年後報名來欣後去考,還是590。
默默傷心了一陣子(因為這裡是傷心咖啡店嘛…冷),沉澱一段時間後,大致了解到GMAT這個東西,跟我們從小到大的高中聯考,大學聯考,是完全不同體系的一種考試。必須用不同的方式應戰,特別對我這種不太像讀書料的人。
離一下題,有準備AT的朋友,可能多少有唸到遺傳/基因等等文章,要了解,每個人的基因是不同的,因此造就不同性格,不同個性,我認為每個人是生而不平等的,有人在讀書這件事上,就是有天份,有「悟性」,我認識一位央行朋友,他當年高普考只準備一年就榜首。
有人唸書可以一坐下來就八個小時,我則是兩三個小時就坐不住了,不去玩個實況足球,不去游個泳跑個步,不去轉換一下氣氛,慢慢的會心情浮動,根本讀不下去。
有了這一層體悟,我明白為何前兩戰會失敗,短期的準備並不適合我,因為我的精力集中期不長,別人一天可以拼八小時,我可能只能拼四~五小時,其它時間轉換心情去了,不然乾唸也是浪費時間。因此,拉長戰線有其必要性。
就像慢跑一樣,初期可能跑不長,跑一跑會有撞牆期,好痛苦,但是一天跑兩天跑三天跑,就會發現自己的心肺功能好像越來越好,有一天你發現一次跑十圈不是問題,15圈不是問題,20圈不是問題,還肖想去參加ING馬拉松,為什麼?因為覺得自己有點「底子」了
第三戰起,面對AT的態度也有所轉變,嘗試讓AT變成生活中的一環,希望讓AT慢慢沉澱為內化的基底。我過去幾個月的生活大致上就是上班→回家→唸1~1.5小時AT→去跑步→繼續唸1~1.5小時→上個網東逛西逛→一點多兩點就寢,日復一日,沒有設定預定考試時間,直到十月時,感覺差不多了,感覺「底子」夠了,才報名十二月考試,完成第三戰,前前後後準備時間達十個月。690,夠了,如有不足就靠WE來補吧。
現在回想,如果第三戰還是先設定個時間,像是8/31考,6~8月全力衝刺,肯定失敗,因為我的讀書模式,不足以在三個月內滿足AT之所需。
因此,我給仍在備考朋友的建議是,首先要了解自己:你是適合短期衝刺,還是適合長期作戰?
在不了解GMAT與我們過去所面對的考試是不同類型的前提下,希望一舉突破,結果是時常未能如願。版上許多前輩也都是好幾戰後才一步一步了解到,究竟什麼是GMAT?如何攻克GMAT?真是大哉問。如果你能夠短期突破這個難關,恭喜你;如果不行,正好利用AT好好的了解一下自己的讀書方針,吾心謂之「悟」,悟出適合自己的study model,在GMAT的世界裏,十分重要。
最後提一點點實戰部份
1. 如果有計畫要看MATH JJ,那麼在最後半個月,因為題目太多了,你將會花很多時間在這個東西之上,有安排讀書計畫的話,留意最後1~2週的時間會大幅度因為JJ而縮短。
2. 定生死的是前半段的題目,不是後半段的題目,永遠不要懷疑這一點,並把它落實到考試當中。
3. dibert君說“精神和體力是一定要的,削弱的體力會讓人洞察力的敏銳度減弱“,真的是非常同意,Verbal放在第三個小時考實在是非常不道德,作到最後,如果作答感覺變差,焦慮感油然而生,記得看一下右上方的時間,加油!再x’xx’’就結束了,為自己打氣,穩定軍心!
感謝傷咖,及所有網友曾給予的協助及智慧,這裡真是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