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lloweriol520 \$m[1]:To 各位大大:
我覺得用這個思路去想找工作。有幾個疑問:
1.假如大學畢業的學生,不像會計這樣,那麼是不是公司大多只會請該行的碩士,畢竟他們更專業(那這些大學生都怎麼辦?) ??(就台灣而言公司反而會比較喜歡找大學畢業生,說是比較具有可塑性,台灣碩士畢業待遇不會比較好)
1.5 為什麼碩士一定會比大學更專業? 像碩士可以收各行業的學生,而且他們學習的時間(2~3年)又比大學的時間(3~4年)來的短。
2.我的印象,國際學生通常畢業的成績會比當地的學生高(當然這不是一定的),這是不是不代表國際學生的工作就會比當地學生的工作要來的好? (我的前提是兩位的口語水平相當)
3. 到美國3~4年的英文洗禮,國際學生的口語還是不能跟當地學生相比嗎? (我相信口語是到了一個程度,大家的水平都會大同小異)
4. 會計的就業率大,但是這代表比較高薪,具有挑戰性,可以讓你更懂得商場的運作嗎?
5. 我畢業理想的工作,是可以讓我學到公司運作,還有財金應用,社交這方面的經驗。薪水方面足以養得起我,可以還需要環一下債(depends on which school I choose.)
我就據我知道到回答,其他的還請其他人補充
1.5 美國大學大概要120~128學分畢業,但主修只需要25~40左右 (看科系)
其他95~80個學分就去修所謂的common knowledge的東西(自然,歷史,英文,演講,pre-business的課,還有一些選修)
但研究所,雖然30~60個學分畢業,但全都是主修的課,而且學分數量來說,不太能跟大學的做比較, 大學一節三個學分的課,可能2~4次考試, 1~2個小報告,研究所的三學分,可能只要交個報告,考一兩次考試,但是範圍有時沒有像大學那樣那麼清楚,只會考指定教的東西,研究所可能需要為了一分報告,要東看西看了一堆東西就只是來了解要做的主題
所以我認為,研究所是有比大學專業一點
2. 如果兩份resume都一樣,只差在GPA上面的話,當然會找高分的看
話說回來,假設所有背景,口語都一樣,還有甚麼差別呢
國際學生成本多美國公民或是綠卡$5,000~$10,000
以2008的工作簽證,申請費已經從以前的$3,500提升到$5,000
還要加上HR填表格,律師費,隨便加起來,沒有美國的工作身份,成本要多很多
美國景氣好,公司賺錢就比較有意願多負擔這個成本
但景氣不好時,一般人都怪國際學生搶他們的工作
現在,有公司願意幫你辦工作簽證都還不知道是否有名額呢 (另一個故事了 "H1B vs J1")
成本加不確定性,國際學生就輸在起跑點上了
3. 口語要看個人的能力,有人不用來美國說話也很厲害
客觀的來說,語言是越小學越好,有語言專家說13歲就停止自然學習了
後來都是我們用大腦學習語言了,
許多國中高中來的英文確實都很好,但還是可以感覺跟native speaker有差距
(商業對話不一定看得出來,把妹,吵架就有差別了)
更很少看大學來個兩三年就可以跟native speaker一樣的
4. 四大會計公司平均起薪看城市 $40,000~$60,000, 許多四大來的台灣同學應該也都會覺得蠻有挑戰性,且看得到許多公司的全程運作, 因為要去查帳.
5. 你想念的finance當然是個不錯的科系,以前同學finance大學畢業也有找到Wall Street起薪$100,000以上的 但是說到看到公司運作,我倒是覺得你可以走auditing,做個幾年摸熟了公司的作業,在選擇一個MBA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