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和選校的過程中得到很多人的幫助,而且很少看到Wharton錄取人的分享,所以特地po出來貢獻一下
------------------------------------------------------------
今年一共申請六所學校: CEIBS, Oxford, MIT, Kellogg, Yale, Wharton,
面試了四家: CEIBS, Kellogg, Wharton, Oxford,
最後拿到: CEIBS, Kellogg, Wharton
選擇學校:Kellogg
我申請的策略就是讓自己在這個 pool : <Taiwan, Male, High-Tech industry, Engineering background> 包裝到最好,所以如果學校今年會在這個pool收學生,就有我的機會。在這個主軸下,我的career goal & essay,都是圍繞在這個領域。另外再搭配一般MBA注重的價值,以及各校的特色 (如leadership, diversity, innovation, teamwork...) 等等作全方位的強調,讓整個故事看起來有說服力。
我的基本資料為(also posted here: http://www.formosamba.com/phpBB3/viewtopic.php?t=29025)
NTUEE BS/MS
GPA: 3.2/3.8
G/T: 720/104
W/E: 7Y
------------------------------------------------------------
Wharton
我覺得career goals在申請中的角色,並不只是問問"你以後想作什麼",而是在試探你對職場與社會環境的瞭解,根據你的過去,規劃出一個合情合理的未來。以Wharton而言,我認為學校並不在乎你寫的和你日後想做的相不相同;(Thomas Caleel 在去年的說明會上就有"強調"這點....) 。學校反而對於你的過去,重要的人生關卡與決定,非常有興趣。另外呢,學校很注重學生的包裝技巧,因此在essay的選材上,要有整體性,對於你的goal要有支撐,而不要有重複的素材。
Wharton的面試官多為校友,或是二年級學生(if you go campus...);這些人應該沒有看過essay,因此是有機會鑽漏洞的,既使你的essay寫的天花亂墜感情豐富,而你的面試卻是很木訥嚴謹而理性,也不會有人發現。(如果是MIT & Yale由讀過essay的Adcom親自面試,就不會有這種問題...可惜我都沒有拿到面試,無法親自來比較.....) 在此我並沒有鼓勵作假,但這是我觀察到的問題...
雖然大多的校友都在財務領域,但Wharton絕不是個財務學校 (像我就完全沒有財務背景...) Wharton在Consulting, Marketing, Strategy也都很強,是個全方位的學校。如果你的goal在其他領域,甚至是non-profit,大可以放心去寫。另外要注意的是對學校的貢獻,Wharton很在意這點,不管是在校期間,還是畢業後,不管是捐錢還是效法Muhammad Yunus開個social enterprise,這些都會是很吸引人的內容。
Innovation和Analytical thinking是學校注重的特質,另外Time management也很重要。Wharton 對於課外活動注重community service,如果你平常有作義工的習慣,那一定要好好強調。其他活動如果有得獎也可以說說,不過如果對career沒有支撐,建議不要放太多。當然這是我個人的觀察啦,如果不正確也歡迎指證...
------------------------------------------------------------
Yale, MIT
有些人排名前面的學校進去了,其他學校卻上不了,在我身上這其實是有原因的。我認為essay寫的不夠好,選材不夠focus才是主因。MIT, Yale是我前面申請的學校,當時對這個MBA Game還不夠瞭解,因此,我還是建議 "Keep the best for the last",把好學校,想去的學校,留到後面再寫吧....
我也曾經找過代辦,不過我認為幫助有限。如果你的條件有八成機會上Top10,靠著代辦的幫助,應該可以提高到九成;如果原本有三成機會,也可以提高到四成。但如果想要來個大躍進,還是要靠自己。尤其是當代辦使用量產流程管理在處理案件的時候,每個人分配到的資源相當,因此增加的價值也差不多。怎麼知道你是八成還是三成實力的申請者呢?這時候就需要顧問的幫忙。我所說的顧問和代辦不同,顧問可以是你的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或者是要收費的專家,我認為這都是很值得的,一定要想辦法請教,瞭解自己的優劣勢與努力的方向,畢竟MBA game所需的資訊與know-how不是日常生活會接觸到的。若是能夠認識目標學校的學生與校友,更會有莫大的幫助 :)
------------------------------------------------------------
Kellogg v.s. Wharton
1) Ranking & Reputation
很明顯的,Wharton的排名比較前面。不過呢,雖然H/S/W常被放在一起,但是經過我的四處打聽,發現H/S仍然有絕對的名望,而W和第三等級的學校(K,Chi,M)距離相對比較近。(What a pity that I didn't get S last year...:p)
1. H, S
2. W
3. K, Chi, M
至少在我打聽的許多美國人和大陸人,尤其是MBA這個圈子裡的人,是這樣子看的。然而不可否認的,W在台灣有非常好的名望與校友人脈,我認為這是K無法給我的東西。
我曾經順著主流的Ranking選校選系,也體會過名校Reputation帶來的優勢。但我現在會思考,是否要順著一元化的主流價值走,還是要找到多元化適合自己的方向。由於K的Ranking & Reputation並不差,因此我將Criterion 1) weighting向下調整。
2) Strength & Career
K在於Marketing,或是W在於Finance有著絕對的名望。但是呢,這其實是學校刻意包裝的結果。許多MBA圈子裡的,非常資深的朋友告訴我,K在Finance有很好的課程,W也有Marketing很好的資源。事實上從K每年進入Finance的畢業生比例之高也可以看出來。所以,如果只是95分與96分的差別,我想並不須太在意。
我發現Wharton其實是很擅長Marketing的學校。學校的Admit package裡面居然還放了一本career report,而且校方安排了許多學生和社團來聯絡Admits拉近距離。Kellogg在這方面明顯遜色不少。不過Kellogg倒是很用心的選了一位學生,和我有類似的背景,相同的career plan,來和我聯絡。所以算是勉強扯平吧...
很有趣的,雖然我的台灣朋友們都一面倒的支持Wharton,但少數比較高階的長輩們都說這兩間沒有差很多;他們反而會建議我考慮地點,氣候等等次要因素,還有自己的學習方向。雖然MBA畢業後找工作是重點,但個人的學習成長還是很重要的。個人的Reputation&Network,也許在剛畢業的時候可以靠學校,但最終還是由自己建立。這時候學校的校風,就會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由於我的目標在consulting,這兩間學校並沒有差很多。雖然K最受歡迎的主修課程是Marketing(每個人都有大約3個主修),但K的畢業生最大宗仍是Consulting。兩間學校在顧問業的placement都差不多。在我有興趣的其他方向如Technology, Media Industry, CSR/Social enterprise等方面Kellogg都略勝一籌,但其實也相差不多。因此Criterion 2): Fair.
3) Personal learning & fit
行銷人活潑熱情,銀行家穩重可靠。Kellogg強調團隊合作,Wharton注重理性思考。雖然不能這樣的二分法,雖然每個學生也都各有特質,但以上的形容多少呈現出我觀察到的傾向。(我必須說我沒有親自到過這兩家學校,若有偏頗歡迎指證)我喜歡Kellogg Community友善與互助的特質,還有對課外活動的鼓勵。我認為找工作固然重要,但適度的發展興趣才是平衡的生活,也才能建立更好的人脈。我認為K的校風比較適合我,也比較能加強我的學習成長。既然最重要的Criterion 2)差不多,剩下的就還是個人的需求與喜好嘍!
另外,K的校園比W所在的城市漂亮太多了,雖然大部分時間都會在唸書(...and party...),這仍不失為小小的加分。不過當地的冷空氣會是一個減分嘍...
希望個人的傾向不會造成太多偏頗,也歡迎大家指正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