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住宿
我住在UCLA的南邊,那邊有好幾家旅館,我那家看地圖離UCLA只有五分鐘,又不太貴(美金六十算最便宜的了),入住時發現整體感覺還滿愜意的,自己超級無敵得意。結果去上課那天才發現,原來商學院在UCLA北邊,結果我走了要半小時。所以大家如果參觀學校也住到南邊,一定要提早出發,或是先探路,不然如果是約面試遲到或是看不到自己想看的課,就真的太慘啦~~~
(2) 感覺
在冬天繞了美國一大圈,下雪的下雪、刮風的刮風,我每天縮在我的羽毛外套裡。來到連冬天都陽光普照的LA,真的心情會跟著好了起來,走在路上都會想哼兩句歌。
我想這樣的天氣對人是有影響的,UCLA的人給我感覺就是熱情、開朗、友善、open-minded、微笑、自在、不拘小節。如果憑印象去形容Emory和UCLA氛圍的不同,我會說Emory有一種family-style的溫馨,UCLA有一種爽朗的熱情。當我這樣形容UCLA的時候,UCLA的人都說”應該是因為天氣吧~~ :D”。我想光是天氣就為UCLA加分很多了吧,加分是加在天氣帶給人的正面影響。
上第一堂課,就感覺到加州的氛圍。相對於其他學校,他們是穿得最casual的一群,最多的T恤和帽T,偶爾出現一兩雙拖鞋


(3) 上課
我上了幾堂課,其中有一堂T教授(教授)上的經濟課實在太精采了,如果要去UCLA聽課的可以聽一聽。所有的學生都很愛這堂課,互動也很好。T教授不但本身是一個非常非常有魅力又幽默的speaker,也是非常用心地準備教材 (不只是內容,連笑點的圖都很用心準備:P )。那是這學期的最後一堂經濟課,學生們搞了一個”全班裝睡”當作學期禮物,讓我看到了學生們有趣的一面。
(4) 面試
這個學校我也是怕它不給我面試所以先下手為強搶面試,目前為止我沒有先搶面試的學校都沒有約我面試,埃~~,我真應該把面試可以搶的全部搶下來的~~~

這個面試出了二個問題,第一個,我的英文開始打結。我之前有兩個學校的面試,英文都非常OK,因為我面試之前的一天都是在跟學生們相處,一直保持在一個不停講英文的狀態,在那樣的狀態下,講英文就變得很自然很習慣很順口。可是我UCLA的面試排在週一,所以之前的週末兩天我就當自閉兒待在旅館,幾乎一個字都沒講,才兩天沒講英文,面試時英文就開始打結,一打結就又會緊張,就更容易找不到字。所以跟我一樣緊張就會打結的朋友,面試前還是沒事繞繞英文吧~~說什麼都好~~
第二個,面試官好像有點搞錯schedule,然後我又太受影響。我跟他說我是要跟他面試的時候,他好像有點驚訝,check一下他的schedule,然後他請我進去,說他平常在面試前15分鐘會讓自己放鬆一下,可是今天好像有點弄錯schedule,然後又說半個小時後有事要準時結束。於是我就有一種”一切都非常趕”的感覺,我就很想趕快回答問題,想一直把答案縮短,然後一縮短又回答得不夠全面,就又得解釋,我就又越來越緊張,總之我表現得挺糟。所以提醒大家不管怎樣要鎮定啊~~
因為時間真的很匆促,所以幾乎沒有問到任何所謂”超出範圍的問題”,只問了why MBA? MBA 如何填補你的現況和你的目標之間的gap? why now? Why UCLA? Difficulties or frustrations at work? 他沒有特別nice,也沒有不nice,可是從他看我的眼神和他反問我的一些問題,我知道自己表現得很糟…。但總之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不管你搞砸了哪個part,都不要放棄希望,我剛搞砸我的interview時還想說乾脆不要申請省下幾千塊呢 (那時候還沒寄application) ~~~
(5) 工作
我有問UCLA的學長關於工作的問題,學長說如果要走finance當然選東岸的學校機會會比較多,可是其他產業的話,UCLA畢竟是西岸四大校之一,recruiter只要有到西岸幾乎就會來UCLA,工作機會是很多的。以行銷的工作機會來說,傳統的packaged product工作機會還是比較集中在東岸,西岸的話比較是,hi-tech marketing、新興產業marketing、或是剛創業的中小型公司。就像我有個以前朋友在華大,說她們那屆的台灣MBA要走Marketing的幾乎都被微軟接收,是一樣的道理。
至於我很擔心的international student不好找marketing工作的問題,學長覺得這是一定難找的,我到哪裡都一樣都難找,可是如果我真的想要留在這幾年,如果沒有一定要在舉世有名的公司,如果我真的很努力,也不太會真的找不到。這個point跟Emory的老師說的一樣,國際學生在美國找工作不是mission impossible,只是要更努力、面對更多的限制、並承受得住更多的挫折。